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将多肉植物的一小片叶放在比较湿润的土壤中,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长成一株小多肉植物,下列繁殖方式与培育多肉植物有着本质区别的是(    )
    A: 用嫁接的方法培育果树优良品种
    B: 克隆技术出生的多莉
    C: 采用人工授粉培育杂交水稻
    D: 细菌的分裂生殖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20年中考科学适应性检测试卷
  • 2. 生物的生殖使地球上的生命代代相传、繁衍不息。下列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
    A: 家蚕的生殖
    B: 绵羊多莉的培育
    C: 转基因鼠的培育
    D: 杂交育种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2020年初中科学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试卷
  • 3. 图为某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与传统稻田管理相比,引鸭入田,实现了稻鸭共育,增加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请回答下列问题: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其中蛙的鸣叫是其繁殖行为中的求偶行为,目的是实现雌雄蛙抱对,进行(填“体内”或“体外”)受精。
    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来自水稻和杂草固定的
    写出图中包含鸭子的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引鸭入田,利用鸭对杂草、病虫害的防治,减少了化学药物的使用,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减轻了环境污染。同时鸭产生的粪便,富含有机物,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又被生产者利用,可见,鸭还能促进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高能力。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金衢十二校联考2020年科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 4. 辛弃疾曾在诗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青蛙是害虫的天敌,庄稼的卫士。下列有关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雄蛙鸣叫是为了求偶抱对
    B: 青蛙是体内受精
    C: 青蛙属于变态发育
    D: 成蛙水陆两栖,用肺和皮肤呼吸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二)
  • 5. 如图阴影部分示蝗虫和青蛙生殖和发育的共同特点,对其共同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4

    A: 有性生殖
    B: 体内受精
    C: 受精卵体外发育
    D: 变态发育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 6. 菜粉蝶是一种危害蔬菜的害虫,根据它的发育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菜粉蝶的发育顺序是。(填序号)
    与菜粉蝶相比,蝗虫不经过的发育时期是
    消灭菜粉蝶的最佳时期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 7. 生物的生殖使地球上的生命代代相传、繁衍不息。下列图示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
    A: 酵母菌出芽生殖
    B: 蝗虫繁殖
    C: 试管婴儿
    D: 杂交育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2020年中考科学一模试卷
  • 8. 据报道,近日在仙居县括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一种珍惜濒危野生动物中华斑羚如图(1)从2015年5月开始调查与监测,共发现大型鸡类白颈长尾雉和白鹇如图(2)兽类斑羚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7种中大型兽类和4种保护鸟类和珍惜植物。保护区已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综述》书列入保护单位名录,脊椎动物31目75科265种,维管束植物158科641属1399种,药用植物资源有110科275属367种。

    括苍山自然保护区内所有的中华斑羚属于。(选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请从生殖方式的角度分析中华斑羚与白鹇的异同(异同各举一例)。
    括苍山自然保护区内碳氧循环非常活跃,以下关于碳氧循环说法科学的是(    )
    材料显示在保护区内无论是脊椎动物还是植物,科的数量均比种的数量少,原因是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2020年中考科学模拟试卷
  • 9. 爱动脑筋的小明学完本章知识后,觉得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不符合家蚕的发育过程,他试着将诗句做了修改,你认为下列哪句应该是小明想要表达的内容(    )
    A: 春蚕化蛹丝方尽
    B: 春蚕产卵丝方尽
    C: 春蚕交尾丝方尽
    D: 春蚕蜕皮丝方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知识点检测(一)
  • 10. 大鲵,是世界上现存两栖类动物中体形最长、寿命最长的古老动物,有“活化石”之美称。自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过度收购,非法捕杀,食物链断裂和栖息地丧失等原因,我国野生大鲵数量急剧减少。研究者开展三种不同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模式、仿生态养殖模式、原生态养殖模式)下大鲵的生长、成活及繁殖效果等方面的比较研究,获得的相关数据见表。

    组别

    性别

    数量(尾)

    均重(千克/重)

    产卵(精)率

    出苗率

    工厂化养殖

    5

    2.5

    60%

    27.37%

    5

    2.72

    80%

    仿生态养殖

    5

    2.66

    100%

    58.17%

    5

    2.76

    80%

    原生态养殖

    5

    2.58

    75%

    56.16%

    5

    2.68

    50%

    据表可知,为了保证实验中只有这一个变量,实验开始前选择了数量相等、大小(重量)相似、雌雄比例为1∶1的大鲵作为实验材料。
    研究中,不仅仅计算大鲵的产卵(精)率,还可以借助 (工具)观察卵和精子的形态结构,判断生殖细胞的质量。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最好采用养殖模式,达到保护大鲵、增加大鲵数量的目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知识点检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