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2016年3月3日,物理学家杰拉德•杰克逊和史蒂芬•霍维试图就反物质湮灭释放巨大的能量来制造宇宙飞船的推进器。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质子、正电子都属于反粒子,它们分别与质子、电子的质量、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那么,根据你的理解,如图关于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2019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11.1 走进微观 同步练习(基础+提升+综合)
  • 2. 如图为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的模型示意图,请用语言描述原子核式结构的大概内容。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2019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11.1 走进微观 同步练习(基础+提升+综合)
  • 3.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带电的原子核和带电的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和不带电的组成。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2019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11.1 走进微观 同步练习(基础+提升+综合)
  • 4. 如图所示为卢瑟福依据大量的观察实验汇聚的α粒子散射实验结论图,1911年卢瑟福根据大量的散射实验结论图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下列四个选项中与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最相似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2019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11.1 走进微观 同步练习(基础+提升+综合)
  • 5. 在探索微观粒子过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1911年,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模型,后来人们又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构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2019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11.1 走进微观 同步练习(基础+提升+综合)
  • 6. 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α粒子轰击金箔来探究原子的内部结构,根据实验现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该实验说明(   )
    A: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方向不变,说明原子所带正电是均匀分布的
    B: 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的偏转,说明任何实验都存在一些偶然现象
    C: 原子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体积较小的原子核里
    D: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2019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11.1 走进微观 同步练习(基础+提升+综合)
  • 7.   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在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指出原子由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组成。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2019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11.1 走进微观 同步练习(基础+提升+综合)
  • 8. 在某原子结构模型示意图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a和c数量不相等
    B: b决定原子种类
    C: 质量集中在c上
    D: a和c之间存在吸引的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2019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11.1 走进微观 同步练习(基础+提升+综合)
  • 9. 人类在探索微观粒子的过程中,首先发现的是,它的发现说明了是可分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组成。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2019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11.1 走进微观 同步练习(基础+提升+综合)
  • 10. 如图所示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最小的粒子是(   )

    A: 夸克
    B: 原子核
    C: 电子
    D: 质子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8-2019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11.1 走进微观 同步练习(基础+提升+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