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若声速为340m/s,打雷时某人看到闪电后经过5s才能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离此人的距离为多少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房山张坊中学等部分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联考试卷
  • 2. 上课的铃声响了,铃声是由于铃的产生的,铃声是靠传入耳中的.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南安柳城义务教育小片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 3. 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 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 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深圳锦华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 4. 某中学物理活动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声音在某些物质中的传播速度(见下表)。一 根足够长且裸露在地面的铁管,管中充满水。当气温为 20℃时,小组中的一位同学在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管的另一端的同学最多能听到次敲击声。如果听到最后一次敲击声离听到第一次敲击声敲击相隔时间为 1.2s,则这条直铁管长约米?(要求:在空白 处写出详细求解过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深圳锦华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 5. 当别人嚼脆饼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脆饼时,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后者的声音是靠传播,的传声能力较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 6. 如图所示两幅插图,请你说出他们各自的物理原理:

    A图说明:

    B图说明: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常熟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 7. 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就(选填“大”、“小”)些。
    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几乎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选填符号)。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与琴弦的关系。

    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

    ④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 (选填符号),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大丰区第一共同体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 8. 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东台第一教育联盟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 9. 人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结处,会感到声带在,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以的形式传播;那些刺耳难听,令人厌烦的声音称为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东台第一教育联盟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 10. 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 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D: “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音调高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常熟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