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某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蜡烛燃烧产物中含有哪些成分”,于是进行如下实验。

    (查阅文献)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是由碳、氢元素组成。

    (猜想与假设)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设计实验)

    图片_x0020_556656990

    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出现浑浊现象,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另取一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证明有水生成。在实验中,小华观察到一个异常现象:小烧杯内壁上产生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该黑色物质可能是石蜡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理由是,据此,他们猜想还可能产生一氧化碳。

    为验证存在该气体,小组成员设计图1所示的实验。

    (设计实验)

    ①将玻璃管一段伸入蜡烛的焰心部分。

    ②用带有金属网罩的酒精灯加热另一端的氧化铜,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氧化铜由黑变红,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对此,小明提出质疑:由以上现象不一定是生成了一氧化碳导致,还可能是

    同学们又在玻璃管中部放入重新实验,观察到黑色的氧化铜再次变红,由此确定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

    该兴趣小组欲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蜡烛发生不完全燃烧的产物,特设计如图2装置:收集含氧气50%的气体于钟罩内,将蜡烛点燃后放入钟罩,塞紧带有传感器的橡胶塞。实验过程中记录的相关数据如图3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630859591

    ①在0~10s时,氧气浓度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

    ②根据图象预测,蜡烛发生完全燃烧的时段为,结合图象说明理由

    ③结合本实验记录的数据,写一条你的新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铜陵十二中滨江校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 2.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区别是(   )
    A: 吸入的空气全部是氧气
    B: 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 吸入的空气中不含水蒸气
    D: 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不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第七十二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3. 下列各选项中,实验操作能够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说明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

    B

    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为: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塌钳夹住,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C

    验证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是否分解放出氧气

    在试管中加入5mL 5%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

    D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

    常温下,同时分别向同体积的盛满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滴加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4.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蜡烛的火焰分为三个部分。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 如图 ,约2s后取出来,可以看到的部分最先变黑。

    图片_x0020_2078536660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玉溪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5.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其实验步骤有: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③用火柴去点白烟;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⑤熄灭蜡烛;⑥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请回答以下问题:
    参看(2)的实验记录,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
    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

    探究步骤

    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

    燃着时

    图片_x0020_100018

    ①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选填图中字母)处最先炭化。

    ②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现象,澄清的石灰水

    熄灭后

    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楚雄武定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6. 蜡烛(足量)在如下左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937233610

    A: 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 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 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7. 某学习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组成有什么不同?

    (查阅资料)①通常条件下,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②白磷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

    ③氢氧化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的性质相似,能与某些气体反应。

    ④金属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

    (实验操作、记录、分析)

    实验一:

    先检查装置的,在锥形瓶中装入VmL氢氧化钠溶液,在医用输液袋中装入VmL人体吸入的空气
    打开弹簧夹K1、K2 , 缓慢将袋中的气体全部排除。读出量筒(量筒的容积远大于VmL)中液体体积为amL.请根据所学知识,在该步实验中,空气中某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关闭弹簧夹K1、K2 , 再(填操作方法),以促使白磷迅速燃烧。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能否使用红磷(填‘行’还是‘不行’)。待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打开K2 . 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bmL.从而推断该气体占气体总体积百分数约为(用字母表示)。
    实验二:

    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2,图中曲线表示氧气体积分数变化的是(填“X”、“Y”、“Z”)。根据表格中曲线及相关数据,请解释寒冷冬天,紧闭教室内窗户玻璃上能用手指写出清晰的字,实验二中,200s时若体积为Vml食品保鲜袋中没有采集数据的所有气体的总体积约为mL。

    (评价反思)

    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同学们想想: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组成对比的结论是

    实验一中把盛放白磷的铁质燃烧匙换为镁带缠绕。假设实验能安全进行完毕,请猜想实验结束后的呈现的现象是
    连接装置前把铁质燃烧匙换为铝质的,则可能后果是,原因是
    为使实验一的数据更精确,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二思考,你有何建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8. 小明做了一个名为“覆水可收”的兴趣实验。他将蜡烛粘在盘子的底部,向盘子中加入适量水,点燃蜡烛后,将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如图所示)。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后,相关分析如下,请在你认为正确的分析后画“√”,错误的画“×”。

    图片_x0020_100008

    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
    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水面下降
    最终盘中水面高于杯中水面
    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该方法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9.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做电光源
    B: 干冰在医疗上可用作血液制品储存和运输的制冷剂
    C: 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用过滤净水即得软水
    D: 蜡烛燃烧产生黑烟是因为蜡烛中有炭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成都市武侯区西蜀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10. 通过“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得到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证明呼出气体含CO2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B: 判断呼出气体含有N2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N2 , 且N2化学性质不活泼
    C: 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
    D: 证明呼出气体含O2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江油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