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水能灭火,所以燃烧无法在水中进行。
    B: 氯气有毒,所以制氧气所得的氯化钾也有毒。
    C: 碳单质具有可燃性,所以金刚石也有可燃性。
    D: 在某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其非金属元素一定都显负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蚌埠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2. 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造纸
    B: 雕刻石像
    C: 预报地震
    D: 纺纱织布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3. 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方面有省辉煌的历史。下列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烧制生石灰
    B: 雕刻根雕
    C: 粮食酿酒
    D: 古代造纸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学区联考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4.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发明镁合金防腐蚀新技术,其原理是利用电子束辐照技术,成功地让二氧化碳在室温下与镁合金表面的原生氧化层或腐蚀产物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牢固的纳米级碳酸镁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防腐过程存在化学变化
    B: 该防腐蚀原理与在铁制品上喷漆原理类似
    C: 镁表面的氧化层主要成分是氧化镁
    D: 常温下,二氧化碳可以直接和大多数金属反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学区联考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5.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金刚石硬度大,可制造钻头
    B: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C: 干冰升华吸热,常用于制汽水
    D: 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作烟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学区联考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6. 化学与社会发展、人体健康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缺铁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症
    B: 电动公交车的氢氧燃料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C: 开发与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有助于实现农业良性发展
    D: 研究发现“电子烟”中含有尼古丁等有害物质,青少年应远离“电子烟”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
  • 7. 下列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钢铁生锈
    B: 酒精挥发
    C: 工业制氧
    D: 玻璃破碎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四川省巴中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
  • 8. 化学与工业、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工人在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
    B: 食物的腐烂、水的沸腾、石油的炼制、烧碱的潮解都是物理变化
    C: 吸烟是不良嗜好,烟气中的CO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危害健康
    D: 《梦溪笔谈》中描述的“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中发生了置换反应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四川省资阳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
  • 9. 将物质进行合理分类是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常用方法。以下物质的分类对于预测其化学性质没有帮助的是(   )
    A: 二氧化硅属于氧化物
    B: 铅属于“氢前金属”
    C: 硫酸镁属于硫酸盐
    D: 亚硫酸钠属于白色固体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四川省雅安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
  • 10. 碳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利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Ⅰ.碳的多样性

    金刚石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却存在着很大差异。原因是

    从石墨中分离出的单层石墨片(石墨烯)是目前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单层石墨片属于(填“单质”或“化合物”)。
    Ⅱ.“碳中和”的实现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CO2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基本相当。CO2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

    CO2的过度排放会造成的加剧。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可为实现“碳中和”做出直接贡献的一种措施:

    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经吸收剂处理可实现CO2的捕集。

    ①NaOH吸收。NaOH溶液吸收CO2生成 NaHCO3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CaO吸收。CaC2O4在高温下分解制得疏松多孔的CaO,同时产生CO、CO2。该反应所得CO、C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CO2与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CH4(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虚线处部分中间产物略去),可实现CO2的再利用。

    ①该反应中,除CH4外另一种生成物为(填化学式),MgO的作用是

    ②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已成为居民的生活用气,是因为CH4在空气中燃烧时(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