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2019年5月5日-5月31日,邓小平图书馆开展了以“保护地球”为主题的网上竞答活动,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 废旧电池回收处理  
    B: 用新能源汽车代替燃油汽车
    C: 提倡植树造林  
    D: 任意排放“三废”
    难度: 简单 题型:真题 来源:四川省广安市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
  • 2. 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请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填空。
    “衣”:某品牌男上衣服标签上标着“80%毛、20%氨纶”,氨纶属于纤维(填“合成”或“天然”)
    “食”:食品包装袋中(如薯片)充有氮气,其作用是
    “住”: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置活性炭来吸收装饰材料释放的有毒气体,这是利用活性炭的。性。
    “行”:自行车是绿色出行的交通工具,自行车支架表面制度,是为了防止其与空气中的。发生反应而生锈。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四川省广安市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
  • 3. 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 工业上常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C: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
    D: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四川省广安市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
  • 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建设美丽中国,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 为维持好碳、氧循环,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
    B: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C: 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废旧塑料袋焚烧处理
    D: 为保护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要处理后排放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
  •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其他成分1%
    B: 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C: 棉花、羊毛、蚕丝、涤纶、尼纶和腈纶等都是合成纤维
    D: 基本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湖南省株洲市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
  • 6. “雾霾”是近年的热点话题,环保部门按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着力做好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新增指标的监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焚烧秸秆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B: 化学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C: 臭氧(O3)是一种氧化物
    D: 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
  • 7. 有关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火箭燃料
    B: 化工厂废气及汽车尾气,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C: 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 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体积比约为5:1
    难度: 简单 题型:真题 来源:湖南省衡阳市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
  • 8.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石墨用作电极材料,活性炭用作吸附家装产生的有害气体
    B: 聚乙烯塑料用作食品包装袋,可以大量使用
    C: 磷酸二氢铵(NH4H2PO4)用作复合肥料
    D: 氧气用作气焊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湖北省荆门市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
  • 9. 走绿色发展道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下列关于环境方面的知识正确的是(   )
    A: 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主要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等污染物
    B: 臭氧层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C: 倡导绿色出行,节能减排。减排是指减少大气污染气的排放
    D: 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酸碱污染、重金属污染和毒气污染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湖北省荆门市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
  • 10. 某研究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能否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前,小组成员提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可以代替,因为镁条与氧气反应后不会产生气体

    猜想2:不能代替,查阅资料知金属镁很活泼,可能会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

    (进行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组装好装置后,打开止水夹,手捂集气瓶,一段时间后,松开手

    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烧杯中导管末端有一段液柱

    关闭止水夹,点燃镁条,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塞好塞子

    镁条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耀眼白光,生成大量白烟,剩余固体为白色带状物

    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烧杯中水从导管进入集气瓶中,体积约为集气瓶体积的2/5

    (解释与结论)

    Mg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步骤Ⅰ说明装置的气密性
    步骤Ⅱ中,关闭止水夹的目的是
    推测猜想2成立的现象证据是
    (反思与评价)

    该小组认为,即使步骤Ⅲ中水的体积恰好占集气瓶体积的1/5,也不能说明猜想1成立,理由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