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属于有毒气体的是(   )
    A: N2
    B: O2
    C: CO
    D: CO2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上海市黄浦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2. 物质的“性质——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水有良好分散性——常用作溶剂
    B: 干冰易升华——做致冷剂
    C: 稀有气体通电发光——制霓虹灯
    D: 活性炭疏松多孔——制作电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上海市长宁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3. 空气和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和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 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
    C: 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气体有CO、CO2、SO2
    D: 人类可用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所以我们应当保护水资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彝良县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4. “改善环境质量,建设富美金堂”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 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B: 城市推行公共自行车制度
    C: 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
    D: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可过量使用农药化肥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金堂县土桥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5. 去年夏天某地发生火灾,只有三名小孩生还。这三名小孩采取的逃生措施是:一边用湿毛巾捂住嘴,一边低姿势前行。他们在逃生时主要利用了(   )
    A: 热空气密度小上升,地面附近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B: 湿毛巾能吸收二氧化碳
    C: 低姿势是因为地面附近气压低
    D: 湿毛巾可以供给水分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金堂县土桥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6. 下列A~D是初中化学中的四个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B实验中的现象是
    B实验中烧杯③的作用是
    B实验说明了
    对于c实验,下列操作不妥的是填序号,可能不止一个选项)。

    ①红磷要足量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③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④用木炭代替红磷⑤点燃红磷后将燃烧匙慢慢地伸人瓶内

    对于C实验的反应原理是(用方程式表示),对于C实验的结论是,对于C实验进入水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的原因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彝良县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7.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气体中,三种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 SO2 N2 NO2
    B: CO2 CO N2
    C: CO CO2 H2
    D: SO2 CO NO2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平凉崆峒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汽车尾气的排放管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节能减排。

    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SO2和NO2 , 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倡议的是_____。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丰台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9. 某研究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能否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实验前,小组成员提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可以代替,因为镁条与氧气反应后不会产生气体

    猜想2:不能代替,查阅资料知金属镁很活泼,可能会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

    【进行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组装好装置后,打开止水夹,手捂集气瓶,一段时间后,松开手

    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烧杯中导管末端有一段液柱

    关闭止水夹,点燃镁条,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塞好塞子

    镁条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耀眼白光,生成大量白烟,剩余固体为白色带状物

    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烧杯中水从导管进入集气瓶中,体积约为集气瓶体积的2/5


    【解释与结论】

    Mg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步骤Ⅰ说明装置的气密性
    步骤Ⅱ中,关闭止水夹的目的是
    推测猜想2成立的现象证据是
    【反思与评价】

    该小组认为,即使步骤Ⅲ中水的体积恰好占集气瓶体积的1/5,也不能说明猜想1成立,理由是

    小组中同学对镁条与瓶中气体的反应提出了进一步的猜想:甲同学认为镁条先与O2反应,乙同学认为镁条先与N2反应。为进一步检验他们的猜想,可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镁条,点燃后迅速放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待镁条熄灭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10. 下列气体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
    A: H2
    B: N2
    C: O2
    D: CO2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怀柔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