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I. 空气
①反应开始时,两个集气瓶中压强都瞬间变大的原因是。
②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有 (填标号)。
A. 红磷或木炭的用量多少对实验测定结果均没有影响
B. 实验测得P2<P0 , 原因是生成物状态为固态
C. 利用上图左中的两个实验结果均可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
与b管中相连接的是电源 (填“正”或“负”)极。
该实验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填标号)。
A.H2O B. H2和O2 C. H和O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
A.分子质量 B.分子间隔 C.分子种类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属于。(选填“单质”、“纯净物”、或“混合物”)
物质质量 /g
反应时间/min
活性炭
NO
甲
乙
0
28.72
5.00
4
28.00
1.40
x
2.6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甲、乙的分子数之比为1:1
B.反应消耗的C与NO的质量之比为2:5
C. x的值为26.76
D.
A.煤炭直接燃烧 B.秸秆焚烧还田
C.开发清洁能源 D.;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 .
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集气瓶内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若将硫代替红磷实验,是否能成功(填“能”或“不能”),为什么?;
【数据分析】 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
组 别
1
2
3
5
6
进入瓶中水的体积(ml)
20
18
19
17
21
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实验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①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③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④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①第二小组同学设计了C实验装置,优点是:。
②第三小组同学设计了D实验装置,优点是:。
【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相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④: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一)查阅有关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二)实验探究:针对上面的猜想①至猜想④,小明认为猜想③肯定不可能,其原因是 。排除猜想③后,化学活动小组依次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依次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请你将他们的探究方案补充填写在下表中。
猜想
可行的实验方案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猜想①
将一小块果肉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②
果肉表面
猜想④
【得出结论】是果肉中的成分与氧气作用的结果,“生锈”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果肉变色速度越快。
①在验证猜想①时,同学们发现,如果水不与空气隔绝,果肉放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生锈”,其可能的原因是。
②其实猜想①没必要验证,原因是。
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果品加工厂加工或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