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提出问题】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课本上的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红磷、白磷的一些性质如下表:
颜色、状态
熔点/℃
着火点/℃
密度/(g/cm3)
红磷
暗红色固体
590
240
2.34
白磷
白色或黄色固体
44.1
40
1.82
(着火点也叫燃点,是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最低温度.)
乙同学:可能是瓶内残留气体中还有氧气.
你还能作出的猜想是:.
1)丙同学认为用木炭代替红磷,就可以消除误差,大家认为他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
2)他们对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改进,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①该实验的现象是.
②甲同学提出应把红磷换为白磷,理由是.
③通过粗铜丝来点燃玻璃管内的白磷,这利用了金属铜的性.与课本上的实验装置相比较,该装置的一个优点是.
①空气中N2占78%,O2占21%,其它气体及杂质占1%(按体积计)
②O2可支持燃烧
③红磷、硫、木炭都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方案设计:利用 在空气中燃烧以消耗空气中O2的实验完成(填写字母).
B 、向瓶内装少量的水,作好标记
C 、等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D 、将点燃的××顺迅速伸入瓶内,并加紧橡皮塞
E 、连接实验装置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为(填编号)
①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观察到红磷燃烧放热,:
②打开止水夹时,观察到.
a. b.
小明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流向广口瓶的水多于 ,则可能的原因是(选填序号)
①红磷燃烧时,弹簧夹未夹紧②装置要漏气③红磷的量太多.
【查阅资料】
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放出氧气.
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L水大约能溶解1L二氧化碳气体.
③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性质相似,其水溶液都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其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和碳酸钠,且碳酸钠易溶于水.
【方案设计及实验】采用两种方法测定玻璃罩内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方法1:用如图B所示的装置测量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方法2:用如图C所示的装置测量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1)抽取150mL的气体,缓缓地从b处通入装置中.
此时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结束后,c处气体为,集气瓶中排出液体的体积约为75mL.
通过对比,该小组同学发现,两种方法所得实验结果差距较大,其中实验结果更准确的是(填写“方法1”或“方法2”),该方法所测得氧气约占气体总体积的 %.导致另一实验方法不合理的原因有(至少写2点).
A.蜡烛 B.硫粉 C.红磷 D.镁粉
(三)实验结束后,大家整理的实验数据如下:
组
1
2
3
4
5
6
7
8
集气瓶容积mL
20
进入水的体积/mL
3.5
4.5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组的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只有第8组没能得到实验数据,数据应为.
A.蜡烛 B.红磷 C.硫粉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
组别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21
19
22
18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
【设计实验】第一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的A、B两套装置
第二小组同学设计了C实验,优点是:.
1)实验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 ,这可能是由哪几种原因引起的?(写三点)、、.
2)从实验现象分析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氮气约为.能够得到该结论主要是运用了氮气的有关性质是:.
1)此实验依据的实验原理是;
2)在实验前集气瓶底预先要放点水,其作用是:、;
3)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答二点)、.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