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关于三个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都是化合反应
    B: 都是氧化反应
    C: 都需要点燃
    D: 生成物都是固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大垛中心校等学校联考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2.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回答问题: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点燃氢气前必须先
    加热碳酸氢铵
    镁条在空气在燃烧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大垛中心校等学校联考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3. 如图中的A~G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B与A的组成元素相同,E的固态被称为“干冰”。反应①经常用于实验室检验气体E,反应②经常应用于饮料的生产。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写出物质E的名称、G的化学式
    写出有关反应的文字或者符号表达式:B→A;A→C;E→F
    写出物质D的一种用途
    写出反应C和D的反应现象:发出火焰.
    A和B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化学性质却不相同,是因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实验初中教育集团(联盟)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9月月考试卷
  • 4. 小明发现装有膨化食品的包装袋内都充有一定量的气体。他和同学对所充气体的作用及成分产生了好奇,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包装袋内填充气体的目的是什么?

    (交流讨论)讨论后,同学们一致认为在膨化食品包装袋内填充气体的目的可能是:

    ①防止膨化食品在运输过程中被压碎;

    。小组同学的这一分析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老师还告诉他们,包装袋内填充的是一种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

    探究二:包装袋内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包装袋内的气体为:猜想1:氧气;猜想2:氮气;猜想3:二氧化碳;猜想4:二氧化硫;猜想5:空气。通过分析,大家认为猜想1是错误的,理由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易与食品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猜想4也是错误的,理由是

    (查阅资料)①镁能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物常温下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②镁也能与二氧化碳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黑色单质和一种金属氧化物;③镁还能在氮气中燃烧,反应生成氮化镁(Mg3N2)固体,④氮化镁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请回答: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氮化镁(Mg3N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进行实验)

    实验一:抽取包装袋内气体一瓶,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不到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小明据此推断只有猜想2成立。小红不同意此结论,理由是,所以只能说明猜想不成立。

    实验二:另抽取包装袋内气体一瓶,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到木条立即熄灭,小组同学据此判断猜想不成立,猜想2成立。

    为进一步确认猜想2成立,小组同学进行了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另取一瓶包装袋内的气体,向其中伸入燃着的镁条,观察现象。

    ②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中,并滴入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镁条燃烧,

    猜想2成立

    (拓展延伸)明明同学将镁条打磨成光亮的银白色后,利用如图进行实验。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反应完全,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发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可能原因是。该实验中底部铺一层细沙的作用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实验初中教育集团(联盟)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9月月考试卷
  • 5.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
    B: 加热碳酸氢铵时,产生刺激性气味
    C: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D: 加热铜绿时,产生黑色的氧化铜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实验初中教育集团(联盟)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9月月考试卷
  • 6. 现有A、B、C、D四种物质.A是白色固体,B是黑色固体,将A与B固体混合加热能生成气体C.银白色金属D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C中能燃烧。请回答:
    C的名称:
    加热A与B的固体混合物符号表达式或文字表达式
    D在C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或文字表达式是;现象是;集气瓶底要预先放一些细砂,目的是;做该实验时,金属D应(填“快速”或“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工业上需要大量的C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液氮与液氧的不同进行分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
  • 7. 完成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或文字表达式:
    碳酸氢铵化肥受热分解
    一种绿色固体受热后变黑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黑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便浑浊的气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
  • 8. 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
    C: 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
  • 9. 按要求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所以镁可以用于
    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试液变红: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是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仓库储存碳酸氢铵时应注意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9月月考试卷
  • 10. 下列关于“物质—现象—基本反应类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化合反应
    B: 加热铜绿—绿色粉末变黑,火星四射—分解反应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合反应
    D: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一发出白光,生成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化合反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9月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