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热
    D: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热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2.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B: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放热,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
    D: 电解水实验:两个电极附近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尚志市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过滤法可以将硬水软化成软水
    B: 鱼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含有氧元素
    C: 生活中可以用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 吸附、沉淀、过滤是工业中常用的净水方法;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利用的原理是两种气体的沸点不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尚志市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4.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图片_x0020_687815757 ”表示氧原子,“〇”表示氢原子)。

    图片_x0020_1961081011

    从微观角度看,物质B是由构成的(选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参加反应的A与B的粒子个数比为
    写出符合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一条从此图中获得的信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5.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木炭:绿色火焰  
    B: 铁丝:耀眼的白光
    C: 镁带:淡蓝色火焰  
    D: 硫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6. 下列对化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生成白色固体
    B: 加热铜绿时可以产生黑色固体
    C: 自然界中的水过滤后变成纯水
    D: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7.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用激光手电照射纳米铁粉,铁粉即可像在纯氧中一样剧烈燃烧,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燃烧现象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情况是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在锥形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图片_x0020_100025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8. 兴趣小组利用手持技术( 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实时测量技术)测量模拟建筑火灾现场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的变化,验证建筑火灾逃生策略的合理性。如图甲所示,在圆筒形透明塑料实验容器中底部3个点(K1、K2、 K3) 分别放置甲、乙、丙3根高低不同的蜡烛;如图乙所示,在3根烛芯一定距离都依次放置氧气传感器(a1、a 2、a3)、温度传感器(b1、b2、b 3) 和二氧化碳传感器(c1、 c2、c3)。点燃蜡烛后,盖上实验容器顶盖后,采集3根蜡烛火焰附近相关数据。

    图片_x0020_1231496472

    实验获取3根蜡烛熄灭的时间如表1所示,并提取每根蜡烛在这三个时间时火焰附近的含氧量如表2所示。

    表1    3 根蜡烛熄灭的时间

    蜡烛

    熄灭时间/s

    106

    164

    199

    表2    熄灭时不同高度所测的含氧量%

    熄灭时间/s

    低处(a1

    中处(a 2

    高处(a3

    106

    19.8

    19.1

    18.5

    164

    18.9

    17.7

    x

    199

    18.6

    17.1

    16.5

    ①观察表1数据,从蜡烛熄灭的时间得出最早熄灭的一支是

    ②观察表2中不同时间的含氧量关系,x可能是 (填标号)。

    A  17.9

    B  17.2

    C  16.1

    ③蜡烛熄灭时,含氧量均不为零。请据此对燃烧条件的表述做进一步的描述补充:可燃物温度达到

    ④纵向观察表2的数据,(填“低”“中”或“高")处氧气含量下降最慢。

    实验获取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依次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215158270

    由图可知,点燃蜡烛后二氧化碳浓度由低处到高处逐渐变原因是

    从以上分析,建筑火灾时,人员应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逃生,依据是。(提示: 从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的变化角度说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9. 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横口管(如图甲)等仪器设计装置探究“ 氧气的性质

    图片_x0020_946504259

    如图乙,将注射器内液体甲注入广口瓶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利用此装置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横口管底部盛有的固体乙的作用是,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完成(1)实验后,在固体乙上方放一块红热的木炭,再套上一个横口管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如图丙),为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液体丙应为(填名称),观察到的现象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炭燃烧生成有黑色固体
    B: 铁丝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合肥市西苑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