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空气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C: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铁南教育共同体2018-2019学年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 2.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光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雾
    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七中学等五校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3. 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氧气能支持燃烧
    B: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C: 空气中的氧气与水中溶解的氧气化学性质同样活泼
    D: 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4.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图C用夹取一小块木炭放在酒精灯火焰的部分迅速烧红。证明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的现象是
    图A中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化学反应(填“能”或“不能”)进行。
    图B中红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5.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某同学构建的有关氧气获得和性质的网络图。请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电解水是实现转化①的途径之一,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的方法很多,在自然界中,⑤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6. 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水 氢气+氧气   
    B: 酒精+氧气 二氧化碳+水
    C: 硫+氧气 二氧化硫   
    D: 碳酸钙+盐酸 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锦江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7.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金牌中的金是(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酒香不怕巷子深”,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现象:
    现有下列六种物质:①汽水;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冰;⑤铜丝;⑥氯化钠。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填序号)
    水通入直流电后可分解,如图是水分解过程中微粒变化的部分示意图,请按照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锦江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8.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D: 在大理石上滴加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上海市嘉定区嘉一联中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9. 某同学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能否再分是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②钠原子和钠离子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③原子核不一定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④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体积变大;⑤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⑦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④   
    B: ②③⑥⑦   
    C: ③⑤⑥   
    D: ③④⑤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10.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下图中选择装置进行了几种气体的制备实验。

    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1,2
    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选填序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若想收集一瓶气体完成铁丝燃烧实验,则最好的收集装置是(选填序号A~E);
    实验室可用B装置制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选用的收集装置是(选填序号A~E),证明该装置中气体已经收集满的方法和现象是
    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得到氨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则制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选填序号),若用F装置来收集氨气,气体通入的管口是(填“b”或“c”),有同学认为用F装置来收集氨气,最好后面再连接一个G装置,其中水的作用是
    聪聪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KMnO4固体放入大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堵上一团棉花,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实验结束时,可可同学发现用排水法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聪聪和可可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I: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

    猜想II:反应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

    猜想III:反应生成的K2MnO4和MnO2分解都放出O2

    (实验验证)聪聪和可可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聪聪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 , 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错误;

    可可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II正确的结论,可可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

    (拓展)经实验分析,锰酸钾受热只能部分分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