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1860年,英国化学家法拉第在为少年儿童所做的化学讲座中用蜡烛和玻璃导管做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子母火焰”实验,如图。

    ①他将玻璃导管的一端插入蜡烛火焰(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后,把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另一端的尖嘴处,发现尖嘴处也出现了火焰(子火焰)。

    ②他用湿冷的毛巾包住导管,发现子火焰熄灭。

    ③拿下导管去掉毛巾,发现导管内壁附有冷凝的固体。

    请根据以上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你认为导管内冷凝的固体的主要成分应该是
    子火焰中的可燃物是,蜡烛能产生子母火焰这一现象是由石蜡的性质决定的,其中,化学性质是,物理性质是
    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做该实验时,导气管不宜过长,否则不能产生子火焰,其原因是;二是导气管必须插入到母火焰的焰心处,若是插到外焰中也不能产生子火焰,其原因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桐城市杨公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2.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三套实验装置,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二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分别为。测定氧气含量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图一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由图一实验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对图一实验进行了如图二所示的改进。图二装置的试管中空气体积为25mL,反应前注射器活塞位于15mL刻度处,反应完毕后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位于11mL刻度处,则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小明分析,该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有差异的可能原因是。(任答一点)
    与图一实验相比,图三实验的优点是。(答一点)图三实验中,为了使氧气反应更充分,实验中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填序号)。

    A.铜粉平铺在玻璃管中

    B.反复推拉注射器的活塞

    C.减少加热时间节省燃料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对于图一的实验原理进行了进一步探究,过程如下:将装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置于瓶内中间,并把装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浸没在蒸馏水下。图乙表示用氧气传感器测量的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曲线图。

    他们用激光笔点燃红磷。

    【提出问题】红磷在烧瓶内熄灭后,瓶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猜想假设】猜想:①有氧气剩余;②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用激光笔点燃白磷。

    【得出结论】分析图乙得出,猜想正确(填①或②)。

    【若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加3分,总分不超过40分】

    【反思交流】

    ①根据本实验的结论,用“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②曲线DE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桐城市杨公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3. 十一黄金周,小明外出旅游拍到了四张照片,其中有一张照片上发生的景象没有涉及化学变化,这张照片应该是(     )
    A: 树叶腐烂
    B: 高山流水
    C: 缤纷烟火
    D: 枫叶变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合肥庐阳区名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4. 多角度认识化学物质,有助于同学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如氮气宏观上是由元素组成。
    化学研究物质的结构,如铁微观上是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下列物质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铜用于制导线         C  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D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化学研究物质的变化,请用化学符号或文字表达式表示下列化学反应: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②实验室中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合肥庐阳区名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5.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是21世纪化学科学发展重要方向之一。如图所示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

    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填甲、乙或丙)途径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工业上利用丁途径大量制取氧气的过程发生(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请用文字表示丙途径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
    某同学在选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在实验室没有找到催化剂二氧化锰,于是用高锰酸钾替代也能加快氯酸钾制取氧气,于是同学认为高锰酸钾也能作为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你(填:“同意”或“不同意”),你的理由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合肥庐阳区名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6.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化学物质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物质的应用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 稀有气体用于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B: 液氧用作助燃剂
    C: 金属铜丝作导线
    D: 二氧化碳制成干冰制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宝鸡市陇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7. 下列家庭食品制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萝卜风干
    B: 西瓜榨汁
    C: 葡萄酿酒
    D: 辣椒剁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宝鸡市陇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8. 我们观察到蜡烛有以下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蜡烛是白色的圆柱体形
    B: 切一块石蜡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
    C: 蜡烛质地较柔软
    D: 点燃烛芯,蜡烛可以燃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芜湖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9. “化学—人类的生活,人类的未来”。
    化学是在层次上研究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改善了人类的条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化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
    用毛笔蘸取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在竹片上画花,然后把竹片放在小火上烘干,再用水洗净,在竹片上就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样,一幅精美的竹片画就制成了。稀硫酸在烘干的过程中成为浓硫酸,浓硫酸使富含纤维素的竹片呈现黑色或褐色,在这个过程中竹片发生了(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芜湖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10.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所创作下的古代诗词不仅优美而且在其中蕴含有化学知识。
    “玉不琢不成器”中发生的变化是(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说明钻石具有的性质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下列关于“泪”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芜湖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