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某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到一定量的稀氯化铜溶液中,出现蓝绿色不溶于水的固体。该同学对生成蓝绿色而不是蓝色固体的现象产生疑惑。 【查阅资料】CuCl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蓝色固体(Cu(OH)2),在氢氧化钠较少的情况下会生成蓝绿色碱式氯化铜(Cux(OH)yClz),其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 Cu(OH) 2在60℃开始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100℃分解完全。碱式氯化铜在300℃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氯化氢,在400℃分解完全。 【猜想】蓝绿色固体可能是:①Cu(OH)2;②Cux(OH)yClz晶体;③。猜想①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验证】该同学取31.25g蓝绿色固体,加热至100℃出现黑色固体。则猜想 不符合题意。继续加热到400℃至质量不再改变,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如图(选填“甲”或“乙”)装置(装置中药品足量)。 
【实验数据】 ①最终得到剩余固体24.00g; ②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的沉淀经过滤、洗涤和低温烘干,得到固体14.35g; ③浓硫酸装置中数据如表。 加热前 | 100℃ | 400℃ | 250.00g | 251.80g | 253.60g |
【得出结论】猜想③成立,且碱式氯化铜中X∶Y:Z = 。 【拓展延伸】 为使实验中生成蓝色固体,少出现蓝绿色固体,应作改进(选填序号)。 a . 实验中将氯化铜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b.实验中应提供足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
c.实验应该在80℃的水浴中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