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春秋后期就只有实力强大的10多个诸侯国了。

    材料二:春秋时代,居住在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于是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材料三: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害,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所以,孟子曾说“春秋无义战”。

    根据材料一,列举不少于两位春秋霸主?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影响?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静海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2.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能够首先称霸的诸多原因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    )
    A: 管仲改革壮大了齐国的力量
    B: 齐国是较大的诸侯国,拥有山海鱼盐之利
    C: 齐桓公雄才伟略
    D: 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静海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3. 春秋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下图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静海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4. “宗庙之牺,为畎田之勤”说明牛耕的普遍推广,牛耕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西周
    D: 商朝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静海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摘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是淮河流域农业加速发展的时期。……春秋后期,铁器始用于该流域,战国时逐步推广。……稻作农业显著发展。农业技术进步较快,至战国时已转向精耕细作,生产力迅速提高。……

    ——摘自李修松《春秋战国时期淮河流域农业生产述论》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的主要材质并简述材料一反映出的农业生产工具发展的趋势。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淮河流域农业发展的原因。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生产工具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静海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6. 春秋时期,耕牛二字经常同时出现在人名中,如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    )
    A: 春秋时期开始有牛了
    B: 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C: 当时以牛肉为主要食物
    D: 孔子的这两位弟子属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静海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7. 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国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国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国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国所并。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    )
    A: 诸侯争霸过程中的情况
    B: 周天子管辖范围扩大
    C: 皇帝权力不断加强
    D: 国家间交往密切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静海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8. 春秋时期的时代特点是(    )

    ①王室衰微   ②诸侯争霸  ③城市出现   ④分封诸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静海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9. “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百姓备受战争之苦,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40多次。”这主要说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
    A: 使诸侯国的数量不断减少
    B: 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
    C: 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D: 促进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郑州登封嵩阳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用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著名论断。他认为顺民心,国之将兴,逆民心,国之将亡。统治者要体会老百姓的忧与乐,把人民的忧乐当作自己的忧乐。君王要善待黎民,减轻百姓税赋和徭役,给人民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摘编自罗松《浅析孟子民本思想及其借鉴意义》等

    材料三   春秋末年,贵族阶层分化,有些低级贵族不得不以传授知识为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士人创办的私学由此兴起。在鲁国,孔子广收徒众,传授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私学”走向兴盛,为战国社会的变革奠定了人才基础。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等 

    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概括其作用。
    根据材料二,指出孟子民本思想的著名论断,并简述其内容。
    根据材料三,简述春秋末年私学兴起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