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如图农具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    )
    A:
    B:
    C:
    D: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南省岳阳市城区2021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在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等。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项目

    具体措施

    整顿金融体系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调整农业政策

    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请回答:

    指出促使材料一所述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指出材料二所述历史事件经济方面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1年中考历史第二次调研测试卷
  • 3. 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分封制度的强化
    B: 井田制度的推广
    C: 生产技术的进步
    D: 土地兼并的加剧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2021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 4. 某同学利用如下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


    A: 西周分封
    B: 春秋争霸
    C: 战国七雄
    D: 秦灭六国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临邑县2021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 5. 战国时期,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商鞅变法则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
    A: 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B: 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C: 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
    D: 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北省云梦县2021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
  • 6. 《尚书·禹贡》记载,天下九州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豫州为天下之中,历朝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一直有“问鼎中原”和“逐鹿中原”的说法。这表明(   )
    A: 城市建设,古今第一
    B: 文化郑州,历史悠久
    C: 政治角逐,主场中原
    D: 河南历史,底蕴厚重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安阳市2021年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一)
  • 7. 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应该是(    )

    A: 东周
    B: 秦朝
    C: 汉朝
    D: 唐朝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1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 8. 对于下列属于春秋战国时期文物的考古发现,综合起来最为适合的研究主题是(    )

    A: 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战略
    B: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经济
    C: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
    D: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2021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 9. 围绕“五千年中国看山西”这句话,同学们收集到一张出土于山西的精美青铜器(见下图)图片。据这件青铜器的样式和说明文字,我们可推断出(    )

    A: 驯养牛是当时的一种时尚
    B: 当时的农业生产已经使用牛耕
    C: 山西的畜牧业手工业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D: “三家分晋”已经发生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德庆县德城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模拟试卷(三)
  • 10. 农业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前提和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牛耕从起始到普及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它受社会发展、农业需要、机械工程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春秋战国时期,这些条件已基本具备。因此,它是我国普及牛耕的重要时期,至秦汉以后,牛耕就奠定了它在中国农业史上的重要地位。

    ——摘编自钱晓康《关于我国牛耕的一点看法》

    材料二  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公元前167)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  水稻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魏晋以前中国粮食生产一般是北粟南稻,且全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南方成为全国稻米的供应产地。

    ——摘编自王思明《中国农业发明创造对世界的影响》

    请回答:

    材料一中“牛耕普及”是在哪一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耕普及”对当时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据材料二概括文帝、景帝时期在农业生产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三反映我国经济重心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2021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