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秦国这一社会现象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    )
    A: 奖励军功
    B: 奖励耕织
    C: 建立县制
    D: 实行连坐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河源市四校联盟段考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段考试卷
  • 2. 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由李冰主持建造    ②修建于西周时期

    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④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河源市四校联盟段考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段考试卷
  • 3. 古书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得益于(   )
    A: 大禹治水
    B: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C: 商鞅变法的实施
    D: 都江堰的修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河源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段考试卷
  • 4. 改革与创新是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示众),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和“决裂阡陌”分别指什么措施?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
    根据材料四,指出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产生的历史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河源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段考试卷
  • 5. 战国时期,社会风雷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南端的是(   )
    A: 秦国
    B: 楚国
    C: 齐国
    D: 魏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河源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段考试卷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至强。

    ——引自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商鞅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
    商鞅变法中哪个措施最受当时秦国农民欢迎?哪个措施是奴隶主贵族最反对的?
    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增强中央集权并且影响深远的措施是什么?
    依据材料二,说一说当时商鞅变法得以推行的原因。
    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等三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
  • 7. 战国初期,分晋的三家是(    )。
    A: 齐、楚、燕
    B: 韩、赵、魏
    C: 赵、魏、秦
    D: 燕、韩、赵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等三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
  • 8.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推动了杜会发展的进程。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③改革措施体现了法家思想    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五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联考试卷
  • 9. 成都平原的“千里沃野,渔米之乡”得益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
    A: 郑国渠
    B: 灵渠 
    C: 都江堰
    D: 白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高州市精英联盟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联考试卷
  • 10.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它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它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它”是指(    )
    A: 灵渠
    B: 都江堰
    C: 大运河
    D: 永济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高州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