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以下关于下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战国时期合纵战略示意图
    B: 战国时期连横战略示意图
    C: 有“合众弱以攻一强”之意
    D: 图中战略的代表人物是苏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土桥学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 2. 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的“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或战斗有(  )

    ①城濮之战  ②“围魏救赵”  ③长平之战  ④即墨之战。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土桥学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 3. 通过变法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是(    )
    A: 秦
    B: 齐
    C: 楚
    D: 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十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 4. 阅读下列材料,好的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商君书·更法篇》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随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汉书·武帝传》

    材料一中“商君”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精神付诸实践的是什么事件?“商君”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商君”改革与材料二中的“秦王扫六合”有什么联系?
    材料二中“秦王扫六合”后,为了防止地方割据,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三中“武帝之雄才大略”,在针对地方割据问题上,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中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是把什么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对待“武帝”所推崇的思想,材料二中的“秦王”是什么态度?“武帝”和“秦王”采取不同思想统治措施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秦始皇、汉武帝的最大贡献分别是什么?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宝应县泰山初级中学、安宜初中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联考试卷
  • 5. 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②“奖励军功,并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③废除了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富顺第二中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6.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
    A: 孝公重用商鞅
    B: 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 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7. 我国古代采取了不少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至今依然发挥巨大作用的是(    )
    A: 兵归家,释奴婢
    B: 招流民,行屯田
    C: 蜀守冰,凿离堆
    D: 重本业,轻末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第三华侨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 8. 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某校七年级同学探讨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请你参与同学们的小组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兴修水利工程】

    材料一:

    【调整统治政策】

    材料二: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引进优良作物】

    材料三:……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

    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都与战国时期秦国在岷江流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有关,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这是什么水利工程?是哪个人主持修建的?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次变法的内容?这项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是什么?
    材料三中新的农作物是通过哪条商路传入内地的?汉武帝派谁两次出使西域?这条商路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第二联盟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 9. 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

    ①争霸战争给社会给来种种灾难

    ②争霸的结果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③争霸中一些诸侯国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

    ④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第四教育联盟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12月月考)试卷
  • 10.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与此同时,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

    ——岳麓版《选修一》

    材料二: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材料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上的变革最重要的表现是什么?
    材料二“商鞅之法”开始于哪一年?请写出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写两点)。这次变法给秦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三,归纳韩非子的主张。
    “商鞅之法”的主要内容中,哪一点符合材料三中韩非子的主张?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第四教育联盟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12月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