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史书记载:“每岁插秧毕,蜀(四川)人奉香烛,把李王,络绎不绝吁。”材料中蜀人在播种季节供奉祭祀的“李王”应该是(    )
    A: 李冰
    B: 李世民
    C: 李春
    D: 李纲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宜春九中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2. 记听课笔记是历史学习的好习惯,小张在笔记本中记录了以下关键词:城门立木取信、建立县制、奖励军功等。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
    A: 齐桓公首霸
    B: 商鞅变法
    C: 郡县制确立
    D: 百家争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辽宁省盘锦市实验分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

    请回答:

    材料中的“商君”、“孝公”分别是指谁?
    “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和“决裂阡陌”各指什么?
    “教民耕作”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
    孝公死后,商君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农业大学附属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4.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

    材料二:……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把因懒惰不务正业而致贫困的人及其妻子儿女收为奴隶,以此杜绝人力和物力等资源的丧失损耗)。

    材料三 ……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据所学知识,材料一中“商君”指谁?支持“商君”变法的秦国君主是?
    据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务耕织”“尚军功”分别指变法中哪项措施?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此次变法的积极作用。
    当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向全面深化推进,请从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角度谈谈你从以上史实中获得的启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南洋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5. 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商鞅在谁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
    材料一中“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指的是商鞅变法内容中的哪一条措施?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在商鞅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
    结合材料一中及所学知识说一说商鞅变法有什么影响?
    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和桥学区、张渚学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6.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材料三:(变法)行之十年,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卫鞅”是谁?反映的是哪次改革?发生于哪一年?
    材料二中“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是指什么?“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的知识,简述本次改革的作用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扬州高邮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材料一表明商鞅什么思想? 他的思想体现哪一学派的观点?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至少两点,不得摘抄原文)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引用材料中一句原话来说明商鞅变法的主要依据。
    商鞅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跻身社会上层,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
    商君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你认为商君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丰城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8.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是对哪一工程的评价(    )
    A: 都江堰
    B: 长城
    C: 大运河
    D: 赵州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泰兴市济川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9. 在战国时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 当兵立军功
    B: 不隐瞒犯法行为
    C: 合法经商致富
    D: 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10. 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是(    )
    A: 灵渠
    B: 都江堰
    C: 大运河
    D: 永济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和桥学区、张渚学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