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明朝的一部药物学巨著,被达尔文称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这部“巨著”是(  )
    A: 《伤寒杂病论》
    B: 《天工开物》
    C: 《本草纲目》
    D: 《农政全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时练
  • 2. 下列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农政全书》——徐光启    ②《天工开物》——宋应星

    ③《三国演义》——罗贯中      ④《本草纲目》——张仲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时练
  • 3.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研究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可查阅(  )
    A: 《伤寒杂病论》
    B: 《齐民要术》
    C: 《天工开物》
    D: 《本草纲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时练
  • 4. 《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反映了明代(  )

    ①医学的发展状况 ②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

    ③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 ④航海业的发展盛况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时练
  • 5.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
    A: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B: 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C: 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 东起鸭绿江,西至临洮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时练
  • 6. 下列著作中,能体现我国古代中医中药文化成就的是(  )
    A: 《天工开物》
    B: 《农政全书》
    C: 《史记》
    D: 《本草纲目》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时练
  • 7. 明朝时,我国传统科技成果显著,小刚同学学习了《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等内容后, 能概括其主要特点的是(  )
    A: 注重科技研究与创新
    B: 总结传统科技成果
    C: 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D: 宣传西方先进科技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时练
  • 8. 曹操、刘备、关羽、诸葛亮,一个个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一段段脍炙人口的精彩故事,勾勒出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部名著是 (    )
    A: 《西游记》
    B: 《水浒传》
    C: 《三国演义》
    D: 《牡丹亭》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时练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56年郭沫若以题词作纪念,写道:“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 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材料三 据媒体报道,2016年黄金周前六天,北京八达岭长城景区累计接纳游客35.66万人,产生垃圾共计109吨。人工制造的垃圾“长城”大煞风景。

    材料一所示为(  )
    材料一中央的宫城叫什么?材料一在建筑上有什么特色?体现了一种什么时代特征?
    材料二是郭沫若对哪一历史人物的评价?其作品是一部怎样的巨著?
    节假日火爆旅游的背后,环境污染、乱刻乱画现象触目惊心。根据材料三,谈谈你的感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时练
  • 10. 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构成,宫城即紫禁城,最为壮丽,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这一“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所体现出的明朝鲜明时代特点是(     )
    A: 中轴线对称的均衡布局
    B: 以高、直、尖和强烈的向上感为特征
    C: 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D: 布局严整,金碧辉煌,气象万千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时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