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材料:《道德经》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以上材料是谁的言论?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什么一书?
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滕文公·下》
材料二:“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汉书·景帝纪》
请说出孟子治国的观点和汉初统治者推行的统治政策分别是什么?以史为鉴,请你为治理国家提点建议?
材料二 西汉时期,它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唐宋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使这种思想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将斗争矛头指向孔子及其学说。
材料三 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不仅仅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还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他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提倡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
14—15世纪上半叶,欧洲大部分地区趋于衰落。与此同时,人类文明在欧洲社会文化艺术、自然科学等方面爆发了一场令人惊叹的文艺复兴运动。思想家们通过各种方式揭露了贵族和教会的专横、残暴,表达了他们对非教会世俗思想的推崇。一旦人文主义思想进入个人和民族的头脑,就没有什么比它更难以控制的了。这一伟大变革,造就了一批颇有建树的自然科学家,如哥白尼、伽利略等,驱使了航海家们开辟新航路。同时,也对资本主义其他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舍曼《世界文明史》等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