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曾经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主要反映了孔子的(    )
    A: 民本思想
    B: 治国理念
    C: 治学态度
    D: 忠君思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西贵港市港南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 《论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一流派的思想?(    )
    A: 兵家
    B: 法家
    C: 墨家
    D: 儒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3. 为了改变经济凋敝的状况,汉朝初年的统治者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这一政策所体现的思想流派是(    )
    A: 道家
    B: 法家
    C: 墨家
    D: 儒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4.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完成这一建设,必须首先做到教育公平。下列思想主张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
    A: 因材施教
    B: 兼爱
    C: 有教无类
    D: 仁政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5. 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    )
    A: 孔子
    B: 老子
    C: 韩非
    D: 孙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 6. 四位学生在为穿什么样的衣服展开辩论:甲认为:穿衣应根据四季气候;乙认为:穿衣应根据身份而定;丙认为: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丁认为:由上面规定,大家穿一样的制服,根据他们的观点对应的思想是(   )
    A: 甲一儒,乙一墨,丙一法,丁一道
    B: 甲一儒,乙一法,丙一墨,丁一道
    C: 甲一道,乙一墨,丙一法,丁一儒
    D: 甲一道,乙一儒,丙一墨,丁一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惠民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7.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同学对各种主流思想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奠基者”“法治思想的建立者”“朴素辩证法的提出者”“兼爱非攻的倡导者”,按顺序它们分别代表(       )
    A: 儒、道、墨、法
    B: 法、儒、道、墨
    C: 儒、法、道、墨
    D: 道、法、墨、儒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惠民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帛书《道德经》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无为无不为”

    材料二:

                      《论语》书影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材料三:“战国时期,各家学派‘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这种学术繁荣的局面不仅是空前的,在后世历史中也属罕见。战国‘诸子百家’的学说,代表了当时人智慧的结晶,总结了上古以来文化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因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请依据材料判断这是哪个思想家的主张?请用自己的话写出他的主要主张
    请依据材料二判断这与哪位思想家有关?请用自己的话写出他的主要主张
    依据材料简要分析这一现象的影响,并解释为何汉武帝以后儒家“居于主导、历代推崇”?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9. 古代中国多元文化碰撞交流,沟通中外,推动了社会进步。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家争鸣虽原则上是各家发表自己的看法,批评别人的意见,但也包含了对其他学派某些思想的吸收。如荀子,虽以礼为思想核心,但也特别重法与推崇孔子,以致有人将其当做法家,还有人将其当做儒家。

    ——孙景坛《百家争鸣新论》

    材料二: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张骞出使西域以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远销各地,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要道,就是著名“丝绸之路”。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三: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又诏革衣服之制……又诏改国姓为元氏姓。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四: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在13世纪到达西方,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正如马克思所说:“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争鸣”的主要认识。
    据材料二,指出汉代丝织品大量远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据材料三,指出作者所评述的历史事件及其观点,并据此谈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据材料四,请概括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播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安丘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10. 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四位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代表道家学派的主张是(    )
    A: 为政以德,以仁治国
    B: 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C: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D: 倡导兼爱,反对战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泾阳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训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