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绵延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思想积极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纷争时代,儒家思想创立】

    材料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第六》

    【天下一统,儒家思想发展】

    材料二: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与时迁移,儒家思想演变】

    材料三: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截至目前,中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孔子生活在什么时期?他的主要政治思想是什么?
    材料一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的哪一基本教育方法?
    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被当时的哪位统治者所采纳?产生了什么影响?
    依据材料三,指出孔子学院在中外交流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先人已逝,精神永存”。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哪些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来安县2018年-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尊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战国时期,最早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是(    )
    A: 孙子
    B: 墨子
    C: 庄子
    D: 孟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来安县2018年-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3. 1993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的前言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请问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核心是(    )
    A: “仁”
    B: “无为而治”
    C: “兼爱”“非攻”
    D: “法治”
    难度: 简单 题型:模拟题 来源:中考历史押题模拟试卷(二)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孔子

    图2孟子

    材料二:汉武帝采取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京师立学校,又令郡县推举孝廉、茂才,供朝廷选用。儒学与仕途结合起来,要做官非学儒不可,士人都变成儒生了。京师的学校(太学),五经博士当教官,有正式学生五十人,叫作博士弟子,全国各郡保荐学生到博士处受业,待遇同博士弟子一样,名额不定。两种学生都是一年考一次,考上、中等的给官做,考下等的黜令退学。又选通经学的小官吏做地方官府的卒史,职务是用经义装饰政事。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科举选官制是中国文官制的基石。因为它的考试内容和形式正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因此从隋唐时期开始就成为历代统治者选官的主要途径。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以宗法伦理为核心的儒家经义,与各种政务并不相合,主要的目的是笼络读书人,愚化百姓。科举考试的形式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经过乡试、会试、殿试,从初级到高级的层级考试选拔,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已深深地灌输到应试士子的心里,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利于统治的社会基础。

    ——逯慧娟《同文馆与中国文官制的近代化》

    图1中孔子言论体现“”的学说,孔子将其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从孔子到孟子,大体经历了五代,孟子将孔子民本思想发展为“仁政”,主张“民贵君轻”,同时孟子提出做人要有骨气和正气,如教材中“”。孔孟民本思想的实质是。图2中孟子言论被后世凝练为,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激励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民族、人民而英勇无畏、甘愿牺牲的民族精神。
    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是何意图?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选官制度的特点,分析其积极作用。

    ②科举考试主要科目有哪些?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分析其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专题一 中国古代民主关系、对外关系与科技思想文化
  • 5. 下图所示讲学者传授的是(    )

    A: 道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复习一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 6. 周朝分封的齐鲁两个诸侯国大致都在今山东境内,而山东简称“鲁”与以下各项中哪一项关系最密切(    )
    A: 齐桓公“尊王攘夷”损害了周王的威信
    B: 齐国综合实力远远弱于鲁国
    C: 鲁国人老子及其学说对后世影响巨大
    D: 鲁国人孔子及其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复习一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 7. 文明・传承・自信

    (文字篇)

    材料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诏书发至桂林,出现了当地人不认识的情况。文字的不统一,无疑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令的畅通,因此秦始皇下令推行“书同文,车同轨”。

    (思想篇)

    材料二: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此伏彼起的各种学术思想,除了外来的佛学,几乎都渊源于春秋战国时代,都受到诸子之学的深远影响。

    ——颜世安《从“稷下学宫”看战国百家争鸣》

    (制度篇)

    材料三: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四:公元1001-1500年世界科技发明数量概况

    请写出上图中文字的名称,材料一中“书同文”的“文”是指。(选择对应的选项)

    A小篆      B甲骨文

    材料二反映出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请写出“百家”中的两家。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根据材料四简要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科技发明的状况。列举出这一时期中国的两项科技发明。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凭借着勤劳与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请你综合本题四则材料论证这一观点。(至少要选取两则材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北京市通州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8. 下列漫画反映百家争鸣共同点是(  )

    A: 研习书法技艺
    B: 进行礼仪学习
    C: 培养演讲技巧
    D: 传播思想主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宜宾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9. 下列主张属于法家思想的是(  )
    A: 民贵君轻
    B: 无为而治
    C: 兼爱非攻
    D: 以法治国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宜宾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10. 学习了百家争鸣后,同学们在一起讨论本班任课老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

    ②英语王老师讲究顺因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

    ③数学张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张双楼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