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的失败,你才发现问题所在,坏事变好事”,老师引用了哪家思想来开导学生?(    )
    A: 儒家思想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质检试卷
  • 2. 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 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有学问的人增多
    B: 读书人吵吵闹闹,各自著书立说
    C: 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封建制度
    D: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急剧变化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质检试卷
  • 3. 王老师教导同学们:学过的知识要时常复习,努力做到“温故而知新”。历史上持有同样观点的人物是(    )
    A: 孔子
    B: 老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 4. 有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春秋战国思想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

    选项

    第一步

    第二步

    A

    提出庄子是道家创始人的观点

    找到庄子主张无为而治观点作证据

    B

    提出孟子是儒家创始人的观点

    找到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春秋无义战’观点作论据

    C

    查阅到孔子“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等相关史料

    得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的结论

    D

    查阅到墨子“兼爱、非攻”等相关史料

    得出墨子是法家创始人的结论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 5. 习近平主席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软实力,儒家思想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表述中,体现儒家民本思想的有(    )

    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④“天下为主,君为客”

    ⑤“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A: ①②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 6.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    )
    A: “兼爱”、“非政”
    B: “仁政”治国
    C: 提倡法治
    D: “无为而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第15周)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 7. 时临仲夏,岁至端午。历史的车轮碾过2200余年,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成为每逢此时华夏儿女的一种民族自觉。习近平主席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屈原,赞叹其心忧家国,情牵百姓,勇于探索,清正高洁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并几度引用屈原诗歌中的名句来阐述思想,寄情言志。下面关于屈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

    ②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③每年端午,我们吃粽子、划龙船,据说都是为了怀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④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7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历史考试试卷
  • 8. 老师经常告诫学生要“温故而知新”这一告诫最早出自(    )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庄子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7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历史考试试卷
  • 9.

    近代史学家顾颉刚说:“我们研究历史,应当着眼的,至少要顾及思想的、政治的、民族的和经济的等各方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路过泰山脚下,发现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孔子派学生子路去问她:“你哭得这么伤心,是不是不止一次遭到这样的不幸了?”她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中,现在我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孔子问:“那你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统治。”孔子对学生们说:“你们要记住,残暴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可怕啊!”

    ﹣﹣译自《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檀弓下》

    材料二:请看某同学画的一幅漫画及注解。

    材料三:下图是中国古代某阶段示意图

    材料四:明代冯梦龙的小说《警世通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主人公宋小官被嫌贫爱富的岳父母抛弃,夫妻被迫分离,穷困潦倒。后来通过做生意,逐渐积累了巨额资金,就在南京风仪门内,买了一个几十间房屋的大宅子,接回了苦苦等待的妻子。然后又和大多数商人一样,置买大量土地,依靠收地租,过上了富足悠闲的生活。

    材料一中的故事反映出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该漫画体现的政治制度始于什么时期?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的作用。

    请写出材料三图中①、②分别代表的政权。依据示意图指出该阶段的历史发展趋势。

    依据材料四分析,主人公通过什么方式摆脱了穷困潦倒的境遇?宋小官大量买田置地,是因为当时政府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7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历史考试试卷
  • 10.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针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孔子提出了(    )

    A: 无为而治
    B: “仁”和“德治”
    C: “兼爱”和“非攻”
    D: 实行“法治”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7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