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仁不让于师。”“温故而知新。”

    材料二:某中学初一(8)班新学期刚刚开学,班上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会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10元。”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请回答:

    材料一是哪一历史人物的言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

    材料二中劳动委员和班长的话分别蕴含了战国时期哪两家思想学派的观点?请分别指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孺子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上述材料选自 , 这一著作记录了的言行。

    上述材料是什么时代的人物?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哪几方面?

    材料中包含了他的哪些有益的教育思想?

    这些思想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迪?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崇仁一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3. 孟子和庄子都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错误:        订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崇仁一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4. 2016年5月21日,第7届中国国际墨子文化节在墨子的故乡山东滕州市举办。为了做好宣传,某工作人员要从以下四项内容中选择表明墨子观点的一项,应该是(    )

    A: “民贵君轻”
    B: “兼爱”“非攻”
    C: “无为而治”
    D: 以法治国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四教育联盟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的思想主张有:“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为政以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材料二: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材料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

    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战国时的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又进一步提出了什么主张?

    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材料三反映的是与孔子同一时期哪一思想家的主张?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济川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6.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主张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

    A: “无为”
    B: “仁”
    C: “法与时移”
    D: “兼爱”、“非攻’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长江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7. 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该顺其自然”。这是谁的观点(    )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出自(    )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9. 下列哪一家的学说对战国时期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

    A: 法家
    B: 道家
    C: 儒家
    D: 墨家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打击。”──郭沫若

    材料二: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班固《汉书》

    材料一评价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中春秋末年以来的“自由思索”出现了什么局面?这种局面在中国思想领域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汉武帝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通过本次探究,你得出了什么重要的结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济源市济水一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