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材料一、北京人遗址坍塌过半:2003年12月2日,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牟会宠教授说:“1929年裴先生发现北京人头盖骨时,山顶洞是完整的,而现在有一半多已经露天了。一进洞,很明显地就会看到山顶洞的内顶板、南侧壁的岩石有大量松散的堆积体,遇到稍微剧烈的震动,很容易就塌方。”

    材料二、2003年中科院公布了对周口店遗址地质病害调查结果:周口店遗址目前面临全面危机。地震、爆破和火车震动的影响,造成岩石从较陡的斜坡滑落,产生塌方。遗址旁边采石厂的爆破作业,对遗址保护非常不利,周围水泥厂的粉尘容易形成酸雨,侵蚀岩石。过量的开发也使得坡度过大或者洞顶过薄,致使洞顶塌方、斜坡滑落。

    材料三、《北京晚报》(2004-05-21)报道:文物保护专家在对北京人遗址存在隐患的各个地点进行了多次勘察的基础上,目前已经制定出抢险方案,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正式启动抢险加固工程。                                                                                                                               ——摘自中学历史在线

    阅读材料后回答下列问题:

    你认为导致“北京人遗址坍塌过半”的原因中有哪些原因是可以避免的?

    你觉得有必要对北京人遗址对进行抢险加固工程吗?

    考古学家发现,在北京人住过的山洞中,有被火烧过的成层、成堆的灰烬,在灰烬里还有很多被火烧过的石头、骨头等,并且北京人还有烧烤食物的“厨房”。这说明北京人已学会使用和控制火。想一想:火的使用对北京人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

    半学期以来学习历史的疑问与心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1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同步检测
  • 2. 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

    【材料二】“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出,钻木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阅读材料请回答: 

    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有过什么样的生活?

    结合生活常识,请你分析火对远古原始居民有哪些作用。

    火的使用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有什么意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1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同步检测
  • 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发现的重要地区之一。……我国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遗址有二十余处,北起辽宁,南及云南,西至陕西,东到安徽。沿黄河、长江两大河流分布较为密集。”                                                                                                            ——《中国原始社会史》

    材料二:如图

    指出材料一中“云南”所在的重要原始人类遗址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原始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什么区域?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说明,黄河、长江为什么被称作是我们的母亲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1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同步检测
  • 4. 材料一: 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材料二:“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请回答:

    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时期?

    材料一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反映了“上古之世” 的人民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什么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1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同步检测
  • 5. 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绚丽多彩,让我们一起发现、探寻和感受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探究一 【发现历史】

    下面是七年级(5)班同学收集的三组图片和材料: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发展水利交通等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说它们的出现,是一次农业生产工具和动力的革命。

    探究二 【整理历史】

    第一组中的远古人类在生产活动中主要使用了什么劳动工具?

    要探寻和了解我国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情况,可以选第组(只填序号)。

    请你指出第三组中“它们的出现”具体是指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1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同步检测
  • 6. 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是哪个古人类的头部复原像。

    他是在哪里被发现的?

    他使用的石器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1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同步检测
  • 7. 下列哪一项不是北京人的生活内容(    )

    A: 用火烧烤食物
    B: 使用石器、木棒追捕野兽
    C: 使用骨针缝制衣服
    D: 过着群居生活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1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同步检测
  • 8.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使用天然火的原始人类是(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人
    D: 元谋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1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同步检测
  • 9. 下列原始人类中,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河姆渡居民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1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同步检测
  • 10. 淮南市博物馆于2014年12月30日至2015年3月5日集中展出周口店遗址近百件珍贵文物。对“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

    A: 已迈入了新石器时代
    B: 已经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C: 会建造干栏式的房屋
    D: 进入了原始农耕文明阶段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1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同步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