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激活码
充值中心
登录
中学历史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德与法制
生物
地理
历史与法制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思想政治
生物
地理
手动组卷
智能组卷
试卷库
个人中心
我的下载
试题收藏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统编版(部编版)
统编版(五四学制)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岳麓版
川教版
北师大版
华师大版
中华书局版
中图版
冀教版
鲁教版(五四学制)
年级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中国历史 第一册
中国历史 第二册
中国历史 第三册
中国历史 第四册
世界历史 第一册
世界历史 第二册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七年级上册(2016)
七年级下册(2016)
八年级上册(2017)
八年级下册(2017)
九年级上册(2018)
九年级下册(2018)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
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
七年级上册(2016)
七年级下册(2016)
八年级上册(2017)
九年级上册(2018)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七年级上册(2016)
七年级下册(2016)
八年级上册(2017)
八年级下册(2017)
九年级上册(2018)
九年级下册(2018)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七年级上册(2016)
七年级下册(2016)
八年级上册(2017)
八年级下册(2017)
九年级上册(2018)
九年级下册(2018)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七年级上册(2016)
七年级下册(2016)
八年级上册(2017)
八年级下册(2017)
九年级下册(2018)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2016)
八年级上册(2017)
九年级下册(2018)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2017)
八年级下册(2017)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2016)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全部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填空题
列举题
问答题
难度
全部
简单
中等
困难
年份
全部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更早
1. 解读邮票,探究其蕴藏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使命;走进古遗址,感悟历史空间的恒远和生命传承的意义。观察下面的邮票和古遗址图片,回答问题。
【纪念邮票】
【古人遗址】
将四枚邮票和对应的文化遗址进行正确的搭配(填字母即可)。
E——
;
F——
。
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分别生活在哪个大河流域?这些先民会随意迁徙吗?为什么?
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还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请用一句俗语解释两处居民生活各不相同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单元测试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2. 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20世纪50年代在黄河流域陕西西安某遗迹发掘出距今五六千年的粟粒、菜籽等遗物,据此判断生活在该遗址的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云南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3.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下列内容与半坡居民相符的是( )
①生活在黄河流域
②种植水稻
③住半地穴式房子
④制作彩陶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4. 央视热播《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半坡人遗址
D: 北京人遗址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青云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信息反馈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5. 图一为我国古代某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请问该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 玉米
B: 粟
C: 小麦
D: 水稻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八校第一次联考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6.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有一组唯美的镜头: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花香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此情此景,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早期人类的劳作中( )
A: 半坡人
B: 北京人
C: 元谋人
D: 河姆渡人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2018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三)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7.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最早种植粟的是( )
A: 北京人
B: 黄帝部落
C: 河姆渡居民
D: 半坡居民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屏东中学和泉州七中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4月联考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8. 观察下图,导致两地房屋建筑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活习惯
B: 劳动技术
C: 自然条件
D: 生产工具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西城区2018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统一测试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9. 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发现距今约7000年的远古人类遗址。下面两幅图片所示文物是这个遗址中出土的炭化稻谷和猪纹陶器。据此判断,当时在这里生活的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居民
D: 半坡居民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东城区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一模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0. 下列哪一叙述是学习研究历史最可靠的材料?( )
A: “女娲造人”的传说
B: 河姆渡考古出土的“稻谷”、“骨耜”
C: 电影《建军大业》
D: 小说《三国演义》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北京市大兴区2018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一模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
<<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
18271
0
/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