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历史小组排演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下列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
    A: 种植水稻
    B: 饲养家畜
    C: 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 使用骨耜耕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检测题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二:1973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现某原始农耕遗址,出土了成堆的稻谷、稻秆以及用水牛等动物肩胛骨制成的骨耜。

    材料三:图中是“半坡遗址男子颅骨像还原图”,这是由沈阳市中国刑警学院刑事相貌学专家赵成文教授通过颅像复原,还原成的一个西安半坡男子形象。据悉,此次复原成果具有重大的考古研究价值。

    神农为什么要“教民农作”?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的什么历史现象?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此地的原始居民种植哪种农作物?
    请你为材料三的半坡男子配上一段文字介绍,介绍一下他的生产、生活状况。
    材料二和材料三涉及的原始农耕遗址分别代表了我国哪些地区的原始农耕生活?我国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检测题
  • 3. 假如你生活在半坡氏族公社时期,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将猪腿剁下,你使用的工具应该是(  )
    A: 打制石器
    B: 磨制石器
    C: 纺轮
    D: 渔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检测题
  • 4. 歌谣“骨木石陶,种植水稻,猪狗水牛,定居不移”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情况(  )
    A: 山顶洞人
    B: 半坡居民
    C: 河姆渡居民
    D: 大汶口原始居民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题
  • 5. 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农具,并发现了200多个贮藏了食物、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的窖穴,这表明半坡人过着以什么为主的定居生活(  )
    A: 农耕
    B: 工业
    C: 商业
    D: 狩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检测题
  • 6. 在下列事物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①栽培稻谷遗存    ②鱼纹彩陶盆    ③干栏式房屋     ④司母戊鼎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检测题
  • 7. 小华在暑假里和父母一起到西安半坡博物馆参观。在博物馆中,小华不可能看到的展品是(  )
    A: 色彩艳丽的彩陶
    B: 用于打猎的骨制箭头
    C: 出土的大量粟粒
    D: 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检测题
  • 8.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原始农业的发展
    B: 火的使用
    C: 建造房屋
    D: 使用陶器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题
  • 9. 文物反映一定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下列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

    ①司母戊鼎

    ②人面鱼纹彩陶盆

    ③都江堰

    ④汉、胡服俑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题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二: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材料三:“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结合材料一,分析神农氏为什么“教民农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说明神农氏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材料二说明人类的居住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举例说明。
    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描述?并说出你判断的理由。“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结合三则材料说一说,在原始农业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因素有哪些?(至少两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