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材料一:1929年12月,在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北京人的第一个头盖骨化石,后来又发现了5个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和200多块骨化石,还有大量的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和灰烬。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①元谋人化石 ②山顶洞人化石
③良渚遗址 ④半坡遗址
材料一
材料二
初一某班历史课堂:同学A发挥想象力,描述了“北京人”一天的生活。请你根据材料一为他的描述寻找证据。(填写图号)
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材料二是同学B搜集的反映半坡人、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请你仿照范例,对这位同学搜集的图片进行解释。[范例]“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见证半坡人会制作陶器。
“骨耜”可以见证什么?“复原的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什么?
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什么?
①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前 ②山顶洞人脑容量与现代人接近
③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的技术 ④山顶洞人有了原始的审美观念
人类对文明的追求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交流互鉴,推陈出新。李老师以“文明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 【革新工具——见证经济文明】
任务二【思想创新——传承精神文明】
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任务三【制度创新——关注政治文明】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阅读下列史料,以“河”为主题,阐述中国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多样性,且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鲜明,论证充分)
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广袤富饶的平原,碧波荡漾的水乡,辽阔壮美的草原,浩瀚无垠的沙漠,奔腾不息的江海,巍峨挺拔的山脉,承载和滋润了多彩的亚洲文明。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