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2016年12月9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法治和德治进行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强调,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②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③法律和道德可以相互替代

    ④道德和法律都具有强制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政治期末考试试卷
  • 2. 下棋“落棋无悔”,足球“越位犯规”,车辆通行要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遵守的(  )

    A: 规则
    B: 程序
    C: 纪律
    D: 习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 3. 一个人在没有别人在场和监督的情况下,谨慎的注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做不符合道德的事。这种自律的方法,我们称为(  )。

    A: 修养
    B: 慎独         
    C: 自觉      
    D: 自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 4. 下边漫画主要启示我们,在“行为前”要(    )

    A: 预见与选择
    B: 自律与自控     
    C: 自省与负责
    D: 乐观与胆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金华希望学校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练习(一)
  • 5. “一个拾金不昧的人,一般不会为贪图钱财而最终走上贪污、盗窃等违法犯罪道路。”这句话主要表明(    )

    A: 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法律的制定
    B: 违背道德的行为就是违法行为
    C: 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广
    D: 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公民守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启东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 6. 了解生活中规则

    场所

    应具体遵守的规则


    出门上路

    ⑦有同学说遵守了规则就没有了自由,你赞同他的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乘车

    在商场购物

    在公园

    在校学习


    在影剧院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卷
  • 7. 2017年1月25日,共享单车正式进入济南,给济南市人民带来新的出行选择。但随之乱停乱放、车筐载人、破坏单车等不文明现象也开始出现;同时这种科技推动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也暴露出车没骑成费没少扣等问题。共享单车成了一道考题,考验着(    )

    ①市民的道德素质                    ②市民的规则意识

    ③市民的文化素质                    ④企业的产品品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卷
  • 8. 对下面框内材料的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①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②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③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的            ④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相随,相伴一生

    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④
    D: 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临沧市2016-2017年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
  • 9. 上课要有课堂纪律,图书馆要有图书管理规章,比赛要有比赛规则。这说明(   )
    A: 规则限制了人们的活动
    B: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C: 社会生活只靠纪律维持
    D: 社会生活没有共同规则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片区联考试卷
  • 10. 千百年来,人们把“慎独”作为道德修养的一种重要方法,许多杰出人物,如诸葛亮、于谦、范仲淹、海瑞等人,都在“慎独”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下列对“慎独”含义的正确理解是(    )
    A: 按照他人的要求或外在规则支配自己的行为
    B: 在众人的监督和外部规则的约束下,能控制自己的言行
    C: 在个人独处或没有外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
    D: 不在乎他人的评价,只按照自己的想法独行其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