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行为不属于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有(    )

    A: 小东拒绝父亲让他辍学的要求,坚持回校学习
    B: 小明打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学校附近有一个“黑网吧”
    C: 小文找哥哥教训曾经欺负自己的同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枝江市九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 2.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

    A: 为了保护公民的某些权利
    B: 为了限制公民的某些权利
    C: 为了使公民更多地享受某些权利
    D: 为了使公民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大同市矿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 3. 在我国,任何人,不论其职位多高、功劳多大,都不能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说明我国公民的权利具有(    )

    A: 真实性
    B: 一致性
    C: 广泛性
    D: 平等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大同市矿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 4. 关注周永康、令计划、郭伯雄腐败高官被严惩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公民行使权利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②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③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依法行政     ④打击腐败有利于从根本上制止腐败的发生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政治模拟试卷
  • 5. 编造虚假灾情、警情等,在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明知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由此可见(    )

    A: 法不可违,德可违
    B: 犯罪行为必然被处有期徒刑
    C: 法律给言论自由戴上了“紧箍咒”
    D: 传播谣言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年广东省中考政治一模试卷
  • 6.

    东东在课上展示了如图《扰民的广场舞》的漫画,请你对跳舞者进一言,你会说(    )


    A: 要大胆地且充分地行使生命健康权
    B: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C: 跳舞是自己的权利,别人无权干涉
    D: 邻里之间要宽容礼让,不要太计较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年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城东中学中考政治模拟试卷
  • 7. 权利、义务的角度,找出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小丁大学毕业后,积极报名参军
    B: 战士小李在边境执行巡逻任务
    C: 张老师写信向市工商局反映校园周边小商贩的不法行为
    D: 为刘老板总是主动纳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平湖市南市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 8. 中学生王某因打架被学校予以警告处分而怨恨在心,于是在网站上大肆辱骂学校,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王某辱骂的是学校而不是个人,因此并不违法
    B: 假如王某在公开场合辱骂学校是侵犯了学校名誉,在网上辱骂则没有侵犯学校名誉
    C: 王某在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权
    D: 王某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损害了集体的利益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平湖市南市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 9. 朋友圈,形形色色、真真假假,让人难辨真假。湖南浏阳有四个人因在微信朋友圈转发“有犯罪团伙来浏阳抓儿童、挖器官”的谣言被拘留罚款。材料启示我们(    )

    ①人人都有言论自由的权利              ②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合法利益

    ③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相统一          ④行使权利必须在法律允许范围内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政治试卷
  • 10. 某同学考试时作弊,违反了中学生守则的有关规定,被学校给予通报批评;某企业制假售假,受到工商管理部门的处罚;某毒贩因走私毒品且数量较大而被判处死刑。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每个人的行为都是自由地,想怎么做就可以怎么做
    B: 在理论上个人的行为是自由地,但实际上是不自由的
    C: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可见每个人的行为都是不自由的
    D: 每个人的行为是自由地,但必须以不损害他人、集体和社会的权利和自由为前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思想品德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