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日期中,在一天内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    )

    A: 5月1日
    B: 6月1日
    C: 7月1日
    D: 8月1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衔接班)上学期期中考试
  • 2. 某地的正午日影有时朝北、有时朝南。该地位于(    )

    A: 北极圈以北
    B: 北回归线以北
    C: 南回归线以南
    D: 南北回归线之间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衔接班)上学期期中考试
  • 3. 天安门广场的国旗总是与太阳同升落。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

    A: 8月1日
    B: 7月1日
    C: 6月1日
    D: 5月1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衔接班)上学期期中考试
  • 4.

    读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假如黄赤交角变大,那么(    )

    地球上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的现象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衔接班)上学期期中考试
  • 5. 下列四幅图中,与赤道垂直的箭头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另一根箭头代表偏转方向,图中正确是(    )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 6.

    下图为甲、乙两岛略图,其中甲岛地势低平。完成下列要求。

    按东、西半球划分,甲岛位于半球。甲岛周围的水域属于洋,乙岛周围的水域属于洋。

    两岛相比,实际面积较大的是岛。当乙岛的区时为6月9日6时,甲岛所在的时区的区时为6月时。我国处在隆冬季节,甲岛盛行风向为风。

    乙岛主要是由(内或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以为主,地势特点是

    甲、乙两岛中,公路密度较低的是岛,导致该岛公路密度较低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判断甲岛最大城镇所在地,并在图上把该城镇的符号圈出来;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年春广西南宁市马山县马山中学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 7. 一艘油轮从波斯湾驶往我国沿海。6月下旬经马尔代夫附近海域、马六甲海峡到新加坡,该油轮(    )

    A: 先顺水航行,后逆水航行
    B: 桅杆的正午日影始终出现在南侧
    C: 可以不经过吉隆坡西南海域
    D: 航行期间,雨少晴多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年春广西南宁市马山县马山中学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 8. 21世纪是全世界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的新时期。为了人类和平利用海洋资源,我国环球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首次执行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2005年4月2日11时50分,“大洋一号”在青岛起航,依次航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进行环球科学考察。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大洋一号”起航时,纽约(西五区)时间是

    “大洋一号”沿途依次经过两大世界著名群岛。

    “大洋一号”预计将于11月20日到达南非,此时在开普敦遇到的情形,真实可信的有(    )。(填字母)

    “大洋一号”在非洲大陆南部东西两侧洋面,测得海水温度的差异状况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年春广西南宁市马山县马山中学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 9.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北京时间2015年12月16日10:30在浙江乌镇开幕,于12月18日闭幕。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英国居民史密斯在伦敦(中时区)收看开幕式直播的当地时间是(    )

    本次大会期间(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试题
  • 10. 肩负着“落月”重任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凌晨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嫦娥三号发射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此时(    )

    卫星发射升空穿过的大气对流层特点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