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9月份,在一个晴朗的周六下午2时,在学校的地理专用教室,济南某普通高中的小李和小王两位同学结合所学的大气知识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来探讨热量在大气和不同下垫面之间的传递过程及其差异。实验过程Ⅰ可简要描述如下:(1)取甲、乙两个同样的空密闭容器,且两者内部均为10℃的干空气。(2)接下来,在甲、乙两容器内分别加入同体积的水和干沙子;并将完全相同的两个温度计(已清零)分别固定在水和干沙子内的相同深度上。(3)将两个密闭容器在同一时间并列放置在太阳下。(4)前半小时内,持续观察并描述温度计读数的变化情况;1小时内,每隔10分钟进行观察并记录温度计度数。(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与所学的相关结论进行对照。

    结合以上描述和下面的图片信息,思考并回答问题。

    下面关于前半小时内,甲、乙两容器内温度计读数变化情况的描述合理的是(   )
    在数据分析的时候,两位同学发现甲容器内温度计的读数均低于乙容器,原因可能是(   )

    ①水与干沙子的热力性质差异 ②水与干沙子的热量传递方式相同,但同体积水的热容量更大③水与干沙子的透明度差异大④水体存在蒸发散热的现象

    上面的实验结束后,两位同学通过改变实验设计进行了第二个实验。实验过程Ⅱ的简要描述:除了“将温度计放置在水和干沙子上方的相同高度处”之外,其他实验步骤均与实验过程Ⅰ一致。实验的模拟图如下。下面关于前半小时内,丙、丁两容器内温度计读数变化情况的描述合理的是

    丙、丁两容器内的干空气,从初始状态下的10℃到实验Ⅱ过程中两温度计均出现了显著的读数增大情况(干沙子上部温度计的读数更高)。在此过程中,下面关于热量传递过程的推断合理的是
    实验Ⅱ过程中,丙、丁两容器内的空气在气压(P)指标上发生的变化最可能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南通、盐城、淮安、宿迁等地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第一次联考试卷
  • 2. 下图为我国东北某地某年3月积雪深度、日平均气温、 地表温度及地气温差(地表温度与气温之差)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表示气温的是(   )
    积雪对土壤起保温作用主要是因为(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南通、盐城、淮安、宿迁等地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第一次联考试卷
  • 3. “雷打雪”是指因冷暖空气交汇产生强对流,导致降雪时常伴有闪电、打雷的天气现象。“雷打雪”发生时当地一般会出现逆温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雷打雪”发生时(   )
    “雷打雪”的闪电、打雷现象主要发生在(   )
    “雷打雪” 发生前,当地(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地理9月月考试卷
  • 4. 平流雾是指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上,水汽冷却形成的雾。下左图是平流雾形成示意图,右图为某日拍摄到的山东烟台平流雾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属于此次烟台平流雾形成条件的是(   )

    ①气温上冷下热②暖湿空气与地表间有较大温差

    ③合适的风向、风速④夏季蒸发旺盛,水汽充足

    关于平流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地理9月月考试卷
  • 5.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1年5月14日傍晚,我国苏州和武汉出现龙卷风,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

    材料二 下图为龙卷风及其物理模型。

    读图文材料,指出龙卷风抬升的原因。
    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龙卷风春季多发的原因。
    从龙卷风来临前、发生时等角度,提出减少龙卷风灾害的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地理9月月考试卷
  • 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阿拉山口介于阿拉套山和巴尔鲁克山之间,是宽约20公里,长90公里的一个平坦、宽阔的通道。阿克苏地区位于塔里木河腹地,是新疆重要的绿洲带,在维吾尔语里阿克苏意思是“清澈的水”。阿克苏地区光照充足、日较差大,苹果含糖量高达70%以上。

    描述阿拉山口处等高线分布的特点。
    分析阿克苏夏季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上右图为艾比湖多年统计降水量距平(即某时段降水量与平均值之差),说出艾比湖降水的昼夜差异,并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其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大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文)
  • 7. 在水汽充足、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团雾是其中的一种,受局部因素影响,形成突然、范围小、浓度强的雾。京沪高速在江苏无锡梅村段常受团雾影响,一般夏半年(4-9月)较少,但6月份较多。与大雾不同,团雾持续时间一般在4小时以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最容易遇见浓厚团雾的时间可能是(   )
    导致梅村6月份团雾多发的原因是(   )
    高速公路遇见团雾时,合理措施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地理9月月考试卷
  • 8. 研究表明,近三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面积呈减少趋势,北极地区出现了气候变暖的北极放大效应。北极地区平均气温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速度的两倍,但夏季升温幅度小于冬季。海冰的减少催生了北极地区的航运业,北极航道能缩短中国同欧洲、北美洲间的海上航程。气象工作者研究出一种尽量符合北极地区自然景象的四季划分标准,以5天平均气温为标准,把冬季以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大于10℃时作为春季的开始,海冰开始融化。下图是“北极地区2002~2011年不同季节海冰面积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北极地区海冰面积最大的月份是(   )
    北极地区夏季的升温幅度小于冬季的可能原因是(   )
    与传统航线相比,船舶在北极航线航行过程中(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地理9月月考试卷
  • 9. 城市森林花园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的第四代住房,被誉为“住房4.0”,每家都有单独的庭院,外墙长满绿色植物。每家在庭院楼外两层楼高的空中有室外小院及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土地,可种树、种花、种菜、遛狗、养鸟等等。在空中占一亩地就会带来数十亩长满花草的院子,一处建筑就相当于一片森林,使住在繁华城市中心的人们实现“回归大自然”的梦想。读住房3.0(左图)和住房4.0(右图)景观对比图,完成下面小题。

    建设“住房4.0”给城市居民带来的直接利好是(   )
    从大气环境的角度看,“住房4.0”可以(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西省上高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地理第二次月考试卷
  • 10. 增加屋顶的太阳辐射反射率可以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下列功能区中,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城市热环境影响最大的是(   )
    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降低城市气温最明显的是夏季(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育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地理10月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