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激活码
充值中心
登录
高中地理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德与法制
生物
地理
历史与法制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思想政治
生物
地理
手动组卷
智能组卷
试卷库
个人中心
我的下载
试题收藏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人教版(2019)
鲁教版(2019)
湘教版
湘教版(2019)
中图版
中图版(2019)
年级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选修1
选修2
选修3
选修4
选修5
选修6
选修7
必修 第一册
必修 第二册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必修 第一册
必修 第二册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湘教版必修1
湘教版必修2
湘教版必修3
选修1 宇宙与地球
选修2 海洋地理
选修3 旅游地理
选修4 城乡规划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选修6 环境保护
选修7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必修 第一册
必修 第二册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选修1
选修3
选修4
选修5
选修6
选修7
必修 第一册
必修 第二册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全部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填空题
问答题
单选题
难度
全部
简单
中等
困难
年份
全部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更早
1.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该图反映的是
纬度地区大气的垂直分层,
理由是
。
概括A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
①
;
②
。
B层为__
层。该层22~27 km高度,
含量达到最大值。
图中50~85 km高度范围内,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是
,依据所学的知识可以推测该高度范围内大气运动以
运动为主。
人类生活在
层的底部。(填文字) A→B→C大气密度的变化趋势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2. 在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分布一般为"上冷下热",但有时会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我们称逆温。下图为某地某时刻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对流层出现逆温时,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湛江市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3.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提高光的利用效率等几个方面。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山东胶东地区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反光地膜,可有效提高苹果的品质,其主要的作用是( )
深圳光明农场适宜地膜覆盖种植草莓的季节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4. 读 “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图中被大气层吸收、反射和散射的是( )
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 )
下列地区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5. 霾的形成与水平方向的静风现象、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悬浮颗粒物的增加有关。当大气湿度增加时,霾可以转化为雾,因而霾与雾常常相伴而生,统称雾霾。下图所示天气状况容易出现严重雾霾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澄海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6. 2019年8月,亚马孙雨林遭受严重火灾,截至8月23日,在巴西境内着火点达4.1万余处,为2011年以来同期最高纪录。整个亚马孙雨林烟雾浓重,远在千里之外的圣保罗甚至出现了白昼如夜的景象。关于圣保罗白昼如夜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形成
B: 会引起白天气温的上升
C: 是因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而形成
D: 会导致昼夜温差增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澄海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7. 为了缓解全球变暖,英国科学家提出将足球场大小的氦气球升到约19千米的高空,并用软管相连,向大气中输送大量微粒,以降低地球的温度。下图中数码代表各种辐射。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这些微粒会使( )
A: 到达地面的①减弱
B: 被大气吸收的②减弱
C: 到达地面的③减弱
D: 射向宇宙空间的④增强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澄海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8. 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一盒黄沙和一盆草皮分别放置在玻璃缸两端,用平整的胶合板把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然后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最后将电灯打开(如下图所示)。有关该实验的叙述
不
正确的是( )
A: 烟雾环形飘动的根本原因是黄沙和草皮的受热不均
B: 烟雾环形飘动的方向应为逆时针方向
C: 该实验的目的是演示热力环流
D: 从该实验可得到的启发是:城市建设中为减轻热岛效应应扩大草地面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澄海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9. 某同学在研究“小区宜居环境”问题了解到:门、窗都敞开一般会有“穿堂风”流经房屋内。“穿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从热力环流的原理判断,下图中“穿堂风”现象最显著的是( )
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以下设计合理的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澄海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温室大棚卷膜及卷帘系统模拟图。该塑料温室大棚内薄膜上夜晚多水珠。
分别说出箭头①②所代表的大气受热过程的环节名称。
据温室示意图,说明温室能够保温的原理。
温室保温被通常在
(填白天或晚上)放下,简述其工作原理。
指出夜晚塑料温室大棚内薄膜上水珠的形成过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澄海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解析
收藏
试题篮
1...
<<
1886
1887
1888
1889
1890
1891
>>
10042
0
/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