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图为2020年2月19日12时北大西洋及沿岸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局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此时伦敦的风向是(   )
    预测伦敦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过程依次是(   )

    ①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②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

    ③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④冷空气控制,天气转晴,气温较低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福建省莆田市2020年高三文综地理高考模拟试卷(3月)
  • 2. 我国K冰川沿山谷分布,某科考队在2003年7月1日至9月13日对该冰川末端进行考察,发现该时段山谷风显著,主要风频为西北风和南风;以夜雨为主,日降水量与气温日较差呈正相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该时段,K冰川末端谷风最强通常出现在(   )
    K 冰川(    )
    该时段,K 冰川末端 7 月 10 日降水量最大。该日(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3月月考试卷(文)
  •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素有“中亚明珠”之称的伊塞克湖(如下图),湖水终年不冻,周围为天山雪峰所围,湖面海拔1608米,面积6300多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78米,有多条小河汇入该湖,但无一条流出。游客在夏季有时能看到“湖中心晴空万里,湖岸四周的高山浓云密布,犹如一块巨大的碧蓝宝石镶嵌在灰色的幕布上”的气象奇观。

    说明伊塞克湖冬季不结冻的原因。
    解释伊塞克湖夏季“湖中心晴空万里,湖岸四周高山浓云密布”的成因。
    分析伊塞克湖东岸降雪量大于西岸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梅州市富力足球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3月月考试卷
  • 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今 80Ma(百万年)的地质时期,青藏地区和横断山区还是一片海洋。随着板块运动, 距今 23.7 Ma,南亚及我国西南地区已成为平缓的陆地。距今 2.48Ma,青藏地区隆起成高原, 现今横断山区形成了“山高谷深、河谷并列、紧密相邻”的地貌景观,澜沧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仅 18.6 公里。横断山区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明显,区域内生物资源丰富,物种独特, 是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推测地质时期横断山区“陆地形成”阶段的西南季风强弱变化及其成因。
    解释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河谷并列,紧密相邻”的形成过程。
    分析横断山区生物资源丰富而独特的形成原因。
    指出青藏高原隆起对长江源区的河流补给类型变化及流量变化的影响。
    难度: 困难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2020年地理高考一模试卷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 2019 年 2 月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hPa)。

    按气流运动状况,甲处属于

     (天气系统),并简析该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

    未来几日,受锋面系统影响乙地气温(上升/下降),气压 (上升/下降),出现天气。试从防灾角度提出乙地农业防御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地理第二次联考试卷(3月)
  • 6. 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完全由冰晶组成的雾称为冰雾。我国北方秋冬季节常有“十雾九晴”现象。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甲地多冰雾的主要原因是(     )
    与乙地秋冬季节“十雾九晴”成因相似的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地理第二次联考试卷(3月)
  • 7. 我国北方地区农民为了避免所种庄稼遭受霜冻灾害,在深秋的夜晚往往于田间点燃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黄冈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3月月考试卷
  • 8. 读大气水平运动各种力的示意图。

    图中①表示的是,②表示的是,③表示的是
    此图表示的是(北或南)半球的(近地面或高空)的风。
    是使大气运动的直接动力;是使风向产生偏转的力;使风减弱的力是。(填序号)
    对比说明高空的风与近地面的风有何不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 9.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年降水量在300~ 450mm之间, 90%以上的降水量集中在6-9月,多夜雨,有的地方夜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0%以上,水土流失严重。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的贡嘎县与扎囊县之间的河岸带,在干旱和冬季大风因素影响下,河谷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位置与特点资料。

    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6-9月多夜雨的原因。
    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半固定沙地的形成原因。
    分析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沙生植物种群存在随植株增大而聚集度减弱的原因。
    在治理半固定沙地时,有专家提议采用集聚式种草,请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宁夏银川一中2020年高三下学期地理第六次月考试卷(文)
  • 10. 《后汉书·南蛮传》中记载“南州水土温暑,加有瘴气,致死者十必四五。”两千年来,  所谓的“瘴气之地”涉及的地域范围很广,并且也在不断变迁。下图为战国到明代瘴域的变迁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形成瘴气的地理条件主要是(   )
    图中瘴域北界不断南移、范围不断缩小的原因主要有(     )

    ①人口南迁,使南方耕地增多

    ②气候逐渐变暖

    ③人口北迁,使北部湿地减少

    ④气候逐渐变冷

    根据瘴域边界变化推测,我国南方地区明代比唐代(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20年高三下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