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岛屿,约83. 7%的面积被冰雪覆盖。下图示意格陵兰岛冰川上广泛出现的因深色尘埃而形成的圆形孔洞。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近年来格陵兰岛南部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蔬菜等农产品产量不断提升,主要得益于(    )
    图中圆形孔洞的出现反映出冰川上的深色尘埃会(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地理第二次月考试卷
  •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冰川风是指在冰川谷地中,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

    迫使冰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如下图所示。在我国祁连山和珠穆朗玛峰北侧的河谷地区均存在冰川风现象,冰川风势力强弱有着明显的日变化。近年来,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和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的冰川风变化趋势显著。


    指出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与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风势力的大小关系,并说明原因。
    推测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风近年来的变化特征及理由。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地理第二次月考试卷
  • 3. 读某月沿0度经线南北纬30度之间的海平面风速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影响甲地附近风速的最主要因素是(    )
    乙地所在地(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地理第二次月考试卷
  • 4. 在平静无风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处偶尔会在空中或“地下”出现高大楼台、城郭、树木等幻景,这种现象被称为海市蜃楼。当底层空气密度高、上层密度低时,在实际景物上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影像,即“上现蜃景”;当底层空气密度低、上层密度高时,在实际景物下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倒影,即“下现蜃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下列关于蜃景的说法,合理的是(   )
    当“上现蜃景”出现时,底层空气(   )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邵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地理阶段性联考试卷
  • 5.   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   )
    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洛阳市尖子生2020届高三上学期地理第一次联考试卷
  • 6. 雾凇通称“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形成的冰晶。我国松花江沿岸能看到规模大、时间久的雾凇奇观。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根据图示信息,雾凇集中出现的河段位于(   )
    松花江雾凇奇观集中出现的时间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梅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 7.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下列小题。

    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梅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 8. 读长江中游某地连续六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回答下列小题。

    图示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受到下列哪个天气系统影响( )
    有关该地区这几日的叙述,正确的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黄冈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10月月考试卷
  • 9. 荒漠戈壁和绿洲独特的气候特征和表面性质,决定了绿洲相对于其周围荒漠环境是个冷源,即绿洲形成了显著的“冷岛效应”。但绿洲中城市的发展不断影响“冷岛效应”。下表为我国新疆石河子绿洲1989—2013年相关数据变化表。

    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1989—2013年石河子绿洲温度等级百分比变化(%)

    年份

    极低温区

    低温区

    较低温区

    中温区

    较高温区

    高温区

    极高温区

    1989

    1.67

    11.36

    17.33

    31.53

    20.97

    12.57

    4.57

    2000

    1.55

    26.17

    25.49

    15.35

    11.80

    11.65

    7.99

    2013

    0.01

    24.46

    18.61

    14.67

    15.50

    16.70

    10.05

    1989—2013年石河子绿洲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单位:km2)

    年份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建设用地

    总计

    1989

    464.39

    11.58

    110.25

    35.48

    47.79

    669.49

    2000

    451.50

    9.94

    103.64

    39.22

    65.19

    669.49

    2013

    423.20

    10.17

    95.76

    42.28

    98.08

    669.49

    1989—2013年石河子绿洲“冷岛效应”的总体表现为(    )
    造成1989—2000年石河子绿洲“冷岛效应”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要想减弱绿洲中城市的发展对“冷岛效应”的影响,最为关键的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黄冈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10月月考试卷
  • 10. 下图为亚洲东部及太平洋地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hPa)。

    读图完成小面小题。

    图中各地天气现象是(   )
    图示区域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均较弱的地区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北省黄冈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10月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