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完成下列问题.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

    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3-2014学年山西省大同一中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卷(12月份)
  • 2.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A、B两个等压面,数值较大的是,理由是

    在近地面,陆地与海洋比较,气压较高的是

    仅考虑热力因素,在图中画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

    此时,此地为(昼或夜),判断的理由是

    ABCD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形式.它的实例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3-2014学年山西省大同一中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卷(12月份)
  • 3. 如图中,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天气阴晴差异,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3-2014学年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卷(12月份)
  • 4.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题.

    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3-2014学年辽宁省沈阳实验中学北校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卷(12月份)
  • 5.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回答下题.

    若此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关于A、B两地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若该图为中纬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若此图为南亚夏季季风环流侧视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一中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12月份)
  • 6.

    如图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第一次到该地区旅游的王小丽,想拍一张海风吹拂头发向后飘逸的照片,应选择拍摄的时间段是(  )

    A: 6时~次日18时
    B: 8时~16时
    C: 16时~次日8时
    D: 18时~次日7时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一中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12月份)
  • 7.

    如图为“北半球某地的气压状况示意图”,由热力作用引起,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用“→”完成图中的热力环流.

    图中近地面点是高压区,点是低压区.

    近地面B点吹风.

    A、B、C三点都位于同一纬度上,此时若地球位于远日点,则A点处在(陆地或海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一中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12月份)
  • 8.

    读图回答:

    A表示作用,其强弱与有关.

    B表示辐射,D表示作用C表示作用

    (提示:图中A、C、D字母表示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

    E表示辐射,它对晚上的气温高低影响比较大.

    如果大气吸收的热量大于支出的热量,就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目前全球气温有上升的趋势,请根据上图信息,说说这一原理的形成原因?(两点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3-201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一中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12月份)
  • 9. 近地面大气层热量的直接热源是(  )

    A: 吸收太阳辐射
    B: 臭氧的吸收作用
    C: 地面的反射作用
    D: 地面辐射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3-2014学年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双语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卷(12月份)
  • 10.

    如图为“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状况图”,据此回答下题.

    若图中的气压分布状态是热力作用形成的,则图中四点气温最高的是(  )

    在同一水平面上,图上四点中为高气压的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3-2014学年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双语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卷(12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