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东北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降水。林线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的等值线相吻合。

    与乙地比,甲地的林线海拔高度较(填“高”或“低”);受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持续影响,两地的林线海拔将整体(填“上升”或“下降”)。
    受太平洋板块向板块下方俯冲的影响,来自的岩浆喷出地表,致使甲、乙两山脉出现大面积的岩(填岩石类型)的分布。
    从气候角度分析,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主要原因是冬季较寒冷,土壤时间长,的分解作用非常缓慢,从而有利于的积累。
    工业化初期阶段,鞍山等地凭借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发展成为繁荣的钢铁工业城市。本世纪以来,该地区的发展相对落后,很重要的原因是各种资源的地位迅速上升,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日趋
    简述东北地区大量砍伐树木给当地水循环带来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2. 根据2019年4月3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大堡礁在海洋热浪的作用下发生了两次珊瑚白化灾害(即和珊瑚共生的藻类离开或死亡,珊瑚就会变白,最终因失去营养供应而死),已造成了1500km的珊瑚大面积死亡。下图为白化珊瑚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造成珊瑚白化的主要原因是(   )
    推测大规模海洋热浪将带来的影响是(   )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我国海岸线不变  ③两极冰川纬度升高  ④海洋的面积缩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珠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3. 有研究人员认为,到2030年,我国农作物熟制一年一熟北界会向北推移200至300千米。其理论依据之一是(    )
    A: 臭氧层空洞变大
    B: 全球降水量增大
    C: 全球CO2浓度增加
    D: 南方自然灾害增多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上海市曙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4.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 雪线上升
    B: 暖冬频繁
    C: 海平面下降
    D: 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缺题锁定】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5. 下图为我国农牧过渡带及其可能变化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描述图中原农牧过渡带的分布特征。
    对比可能变动带与原农牧过渡带的位置变化并分析原因。
    近些年来,实际农牧过渡带向北移动,说明原因并简述因此带来的问题。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文综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6. 乌尔米耶湖(下图)位于伊朗西北部阿塞拜疆地区巨大的中央低地底部,没出水口,最长为140千米,最宽为55千米,海拔1275 米,湖水深度春季为4~6 米,夏季仅1~2 米。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该流域降水冬春季节多于夏秋季节,其原因主要是冬春季节(   )
    导致该湖夏季水深变小的原因是(   )

    ①泥沙淤积               

    ②蒸发旺盛   

    ③入湖水量减少           

    ④引湖灌溉用水增加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该湖面临的变化最可能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文)
  • 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山苔原植被变化显著。30年前,长白山西坡高山苔原,海拔在2000-2500m之间,植被以多年生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小灌木植株矮小,匍匐贴地,强烈分枝,交织成网,形成密集而松软的垫状植物,能够适应高山苔原地带特殊的气候环境。近年来,科考队员参照1979年在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对灌木苔原进行植物样方调查的位置,布设长2250m,宽100m的调查样地。在样地内,沿着海拔升高的方向,每隔50m,横向设置100m的样条,进行了系统样方调查。下图为灌木和草本优势种聚集程度随海拔的变化图。

    阐述长白山高山苔原带中小灌木的特征对地区的气候环境的响应。
    据科考队的考察发现,入侵高山苔原带的草本植物,在空间分布上是离散的,呈斑块状。结合图示,确定高山苔原带中灌木聚集现象较为显著的海拔区域,以及草本植物入侵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目前关于长白山苔原带草本植物入侵的原因,分析主要有温度升高,种子,降水强度变化,冬季积雪等。从冬季积雪变化的角度,结合生长期,积雪厚度和植物返青时对水分的需求,分析草本植物入侵,灌木退化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普宁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文)
  • 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伏尔加河位于东欧平原,其大规模开发始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以修筑大型水利枢纽、进行梯级开发。伏尔加河流域内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钾盐、磷等矿产,以及建材、鱼类等自然资源,成为流域内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大力开发较丰富的廉价水电,促进了本流域及其邻近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及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一些耗能较大的石化、化学、冶金工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开发后的伏尔加河流域,人口众多,交通运输便捷,工农业生产发达,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伏尔加河的梯级开发获得巨大成功,成为世界河流开发的典范。

    材料二:下图为伏尔加河流域局部图和流域内①和②两地气候资料表。

    材料三:下图为俄罗斯小麦产区和沼泽分布图。

    比较①和②河段的水文特征,并阐述原因。
    简述伏尔加河的梯级开发对流域产业发展的影响。
    描述俄罗斯小麦产区的空间分布特点,评价全球变暖对俄罗斯农业生产条件的影响。
    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三条河流两岸分布着大片沼泽地,分析其形成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联考试卷
  • 9. 据《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18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1981年至2010年平均值高出0.46℃,比工业化前(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高出约1.1℃。

    完成下面小题。

    下列事件与气候变化相关性最小的是(   )
    全球气候变化将直接(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联考试卷
  • 10.    2019年为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是指赤道附近的信风减弱,使太平洋中东部的水温异常增温的现象。读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正常年份和厄尔尼诺年的海水垂直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从图可以看出(    )
    在厄尔尼诺年,下列事件发生可能性较大的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