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图所示区域候鸟数量众多,被誉为“候鸟天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与图示区域沼泽的形成密切相关的自然灾害是(    )
    候鸟在该区域栖息、繁殖的季节主要是(    )
    该区域成为“侯鸟天堂”的有利条件是当地(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郑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2. 阶地沼泽,指发育在各类阶地面上的沼泽,以坡面流和降水补给为主,河漫滩沼泽,指发育于河漫滩上的沼泽,以洪水、降水补给为主,三江平原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沼泽湿地分布地区。下图是该地区不同类型的沼泽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与阶地沼泽相比,河漫滩沼泽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经对三江平原的荒原湿地进行了开垦,其中最适合开垦为耕地的湿地类型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3. 黄旗海是我国内蒙古西部的内陆湖,湖水面积最大时曾达130km。近几十年来,黄旗海面积不断缩小。下图为黄旗海位置及流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导致黄旗海湿地萎缩的人为原因最有可能是(    )
    保护黄旗海湿地最可行的措施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伊塞克湖属于内陆湖,湖面平均海拔约1608米,面积约620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最深的高山大湖,湖水清激澄碧,终年不冻。该湖东西两岸年降水量差异大,东岸地区有常年积雪。

    材料二  在伊塞克湖的沿岸地区,是吉尔吉斯斯坦的重要产棉区和畜牧区。随着灌溉技术的提高,灌溉用水量明显减少。湖中有20多种鱼类,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该湖已成为候鸟迁徙、过冬和繁殖之地。

    材料三  左图为伊塞克湖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1990-2015年湖泊面积变化曲线。

    简述伊塞克湖“清澈澄碧、终年不冻”特点的成因。
    分析伊塞克湖入湖径流量东多西少的自然原因。
    推测伊塞克湖1998年以来湖泊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许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 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沼泽是指土壤过湿或有薄层积水,生长沼生和湿生植物,表层有草根层或泥炭累积层,下层发育着潜育层的特殊地段。沼泽具有调节径流、净化空气和污水、调节气候等作用。松花江流域沼泽面积约 175 万公顷,占我国沼泽面积的 7%,土壤中黑土、黑钙土、季节性冻土分布广泛。下图为我国东北松花江流域图。

    材料二    下表为松花江流域沼泽面积统计。

    试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松花江流域沼泽形成的主要原因。
    调节径流是沼泽具有的功能之一,试解释该功能。
    从人类活动与地球圈层关系的角度,简述 1975 年-2000 年沼泽面积变化的原因。
    对松花江流域沼泽变迁状况研究,可利用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手段主要有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新疆阿克苏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9月19日,航拍“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都昌水域,湖床变为茫茫草原。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今年首次跌破12m,标志着鄱阳湖提前正式进入枯水期。2018年9月1日〜11月4日,江西省平均降水量为65.1mm,较常年同期偏少60%。期间平均气温 为22.4℃,较常年同期偏高0.7℃。气候变化给鄱阳湖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大数据显示,近些年来,鄱阳湖进入枯水期的日期呈提前的趋势。为了保住鄱阳湖“一湖清水"的目标,江西省政府提出在乙处兴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下图为鄱阳湖地区略图。

    分析近些年来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的原因。
    简述鄱阳湖作为重要湿地资源的主要经济价值。
    说明在乙处兴建水利枢纽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汉中市汉台区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洞庭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在范仲淹的笔下“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曾号称“八百里洞庭”。每年十月,来自俄罗斯等地的大雁南飞到洞庭湖附近地区后,不再南飞。在衡阳回雁峰有王安石诗云: “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大雁属杂食性水禽,常栖息在水生植物丛生的水边或沼泽地,喜温和的气候。下图中甲图示意洞庭湖及其附近地区,乙图为不同年份洞庭湖的蓄水面积。

    分析大雁到洞庭湖及其附近地区后不再南飞的原因。
    大雁到洞庭湖柄息期间,洞庭湖主要是“吞”还是“吐”长江?请说明判断理由。
    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洞庭湖蓄水面积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内蒙古赤峰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8. 下图为松嫩平原水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中甲点河段上、下游沼泽分布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近年来,松嫩平原西部沼泽水土盐度不断上升,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内蒙古赤峰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9.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问题。
    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
    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通渭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10.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滇池湿地,是昆明的一张靓丽名片,曾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中国最美温地”。2019年,将在滇池周边新建了7块地,预计到2020年滇池湿地面积不低于90万亩。经过10多年的生态修复,目前滇池湖滨已经初步构建了一条植被覆率超过80%的环滇池闭合生态带,形成了一条以自然生态为主、结构完整、功能完善的湖滨生态绿色屏障。

    分析滇池湿地交化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云南师大附中2020届文综地理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