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读“东北地区沼泽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东北地区沼泽面积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减少)。试分析形成这种南北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


    三江平原有大面积的沼泽集中分布,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气候方面:

    地形、地势方面:

    土质、土层方面:

    为什么要保护沼泽这种湿地?试说出沼泽地主要的生态功能。

    试分析有没有一些产业部门,既能利用沼泽资源,使其转化为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能保护沼泽生态功能不至于丧失?并作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同步训练
  • 2. 湿地的生态功能有(  )

    ①涵养水源 ②保护生物多样性 ③防风固沙 ④净化污水中的污染物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同步训练
  • 3. 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


    A: 湖滩面积大,水浅
    B: 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 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
    D: 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同步训练
  • 4.

    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


    A: 甲和丙
    B: 乙和丁
    C: 甲和丁
    D: 乙和丙
    难度: 中等 题型:易错题 来源: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同步训练
  • 5. 湿地的功能或用途应是(  )

    A: 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 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 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 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同步训练
  • 6. 关于我国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湿地的类型多样,分布广泛
    B: 青藏高原因地势高而没有湿地
    C: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因降水少而没有湿地
    D: 华北平原因蒸发旺盛而没有湿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同步训练
  • 7.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千米。但多年来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衔远山,吞长江”的洞庭湖有哪些重要价值?

    曾经“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洞庭湖现在却退居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请分析其人为原因。其面积的缩小,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课题,一是“洞庭湖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二是“洞庭湖湿地公园旅游观光功能研究”。请你在上述两个课题中任选一个,确定资料收集的内容和途径。

    ①洞庭湖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

    ②洞庭湖湿地公园旅游观光功能研究

    内容:

    途径: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同步训练
  • 8.

    下图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进入20世纪该区域(  )


    A: 气候持续干旱
    B: 大力发展畜牧业
    C: 种植业产值降低
    D: 实施了退耕还林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同步训练
  • 9. 针对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下列利用方式正确的是(  )


    A: 变“北大荒”为“北大仓”,建商品粮基地
    B: “围湖造田”,发展果蔬、花卉生产
    C: 进行大批量“耕海牧渔”,迅速扩大水产养殖面积
    D: “退田还湖”,发展旅游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同步训练
  • 10. 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长江水量的25%、黄河水量的49%、澜沧江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分布区之一,是我国最主要的水源地和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下列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冰川、湖泊萎缩,水源枯竭,雪线下降
    B: 气候变干,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
    C: 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的面积仍在不断扩大
    D: 野生动物锐减,虫、鼠害肆虐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同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