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2019年异常的高温天气和严重的干旱,使得澳大利亚东南部从9月份开始就爆发了森林火灾,火灾持续了多月以后,依旧有100多处森林起火点。到2020年1月8日,澳大利亚山林大火仍在持续燃烧。据报道,过火面积已经增加至1030万公顷,死亡人数为25人。数百座房屋被毁,数十万公顷土地被烧毁,火灾对野生动物、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简析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对当地环境的影响,请为澳大利亚森林灭火献计献策。
中华白海豚是全球瀕危物种,适宜生活在清澈、安静的水域,珠江口伶仃洋水深25米内的海城是其重要活动区城。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桥(如下图所示)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我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和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建设者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减少对白海豚生存环境的影响。
分析为保护白海豚生存环境,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在设计和施工中采取的措施。
沙蒿与油蒿灌丛为半灌木植物,是我国北方沙漠地区分布最广泛的两种固沙植被。某地理研究团队深入腾格里沙漠南缘半流动沙地,实测了两种典型固沙植物的防风阻沙作用。结果表明,沙蒿与油蒿灌丛均具有明显的降低风速作用,但两种固沙植物的防风固沙效果差异较大。表5为该半流动沙地四年生结实沙蒿与油蒿灌丛的空间结构特征数据。
推断沙蒿与油蒿两种固沙植物何种防风固沙效果更好并简述理由。
说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对长江中下游水文特征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①增加木材产量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增加农民收入 ④调整农业结构
材料一 2018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40年综合评价报告》显示“三北”地区 40 年造林保存面积3014万公顷,在推动地区生态改善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绿撒大漠: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绿染高原:黄土高原实现了由“黄”到“绿”的转变;绿荫原野:农业生产实现了由“三刮四种”到“林茂粮丰”的转变;绿兴民富:林产品实现了由“四料俱缺”到“相对丰富”的转变;绿色丰碑:引领林业生态建设实现了由行业行为向社会行为的转变。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部分区域景观图。
①放氧除尘、吸毒杀菌 ②降噪隔音、减轻污染
③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④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⑤划分车道,隔离交通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