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环境保护】读我国南方某地区1980~2010年间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示意图 指出该地区可能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年高考地理押题卷
  • 2.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为主的景观特色。

    图中①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人为原因是。图中①地区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下列推测成立的是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C.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

    D.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  E.水资源污染严重

    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简述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

    请简述防治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具体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 3. 对生态平衡不利的人类活动是(    )

    A: 可可西里山区捕杀藏羚羊
    B: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
    C: 建"三北"防护林带
    D: 在内蒙古草原退耕还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 4.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试分析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该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请具体分析图中A、B两地区水土流失所造成的不同危害。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 5. 读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A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据因果关联关系,在三者中 是引起后两者的直接原因.

    B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表现为;出现该问题的自然原因是:

    A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自然原因是;人为因素是

    A地区除生态环境脆弱,常出现的自然灾害有

    B河流流出国境称为河,注入洋。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 6. 读我国主要环境问题示意图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气象专家分析说,2000年我国华北地区出现的扬沙天气与1999年以来北方地区普遍干旱、降水减少和土壤表层松化有明显关系。

    图中表示的是发生在我国的比较严重或发展比较快的三种环境问题。请按序号填出各图例代表的环境问题。

    ;②;③

    近年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趋向恶劣,主要是自然环境中的要素发生了变化,进而导致陆地环境中表层松化,导致扬尘起沙,此外,人类对陆地环境中要素的直接破坏,也扩大了沙尘暴的范围和危害。

    缓解环境问题③可采取的措施有(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 7. 阅读以下关于长江输沙量变化的报道,回答下列问题。

    据新闻媒体最近报道:“每年,长江水滚滚东流,泥沙俱下,其中一半左右在长江口至杭州弯北岸一带沉积,上海就是在河口滩涂上‘日长夜大’的,上海土地面积的62%来自长江泥沙的堆积,而未来长江口泥沙淤积成的滩涂,是上海后备土地资源的主要来源。据统计,1949年至1984年,长江水年均携带4.86亿吨泥沙入长江口,而1985年至1999年的年均输沙量为3.35亿吨,专家预测,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年均输沙量将继续减少。”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长江年均输沙量约下降%。

    近年来,长江泥沙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滩涂是上海可开发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列举出滩涂目前主要用途。(任举4种)

    试分析长江泥沙不断减少对长江口自然环境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 8. 对于我国而言,环保意识不强,重开发轻 ,重建设轻;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对的投入不足是造成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 9. 森林破坏主要出现在东北、、华南林区,主要采取、计划砍伐、采育结合、等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 10. 我国地域广大,且受气候的影响,由北向南、由东到西,的差别明显,形成了类型众多的生态系统。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人教版地理选修六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