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黑龙江省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过度开垦,严重的水土流失已使黑土厚度由20世纪50年代的60 cm变为现在的20 cm。下图示意该区域1950—2000年水土流失面积的演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说出1950—2000年该区域水土流失的变化特点。
    简述该区域防治水土流失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2. 黄土高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近些年来人地矛盾十分尖锐。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黄土高原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
    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不同温度带的公路(普通公路)各具特色,公路的建设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图示意中国公路自然区划分布。

    准噶尔盆地的沙漠多为固定沙丘,地形对公路建设限制小,但公路走向形如折尺,分析其原因。
    黄土高原地区的公路在塬、梁、峁之间盘旋起伏,说明该地区公路修建过程中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青藏公路某段在路基中铺设通风管,在通风管的一端设计、安装了自动温控风门,当路基温度低于气温时,风门会自动关闭,路基温度高于气温时,风门自动打开。判断温控风门打开与关闭的主要季节,并说明在路基中铺设通风管的作用。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等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地理第一次四校联考试卷
  • 4. 读“黄土高原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A,B;省会名称:C,D
    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治理中要采用措施、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三者并用,有机结合,效益互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5. 图为我国某地沟头防护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种植树木可以更有效配合防护埂,缓解该处的生态环境问题,图中四点中最适合种树的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五校联谊2018届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联考试卷
  • 6. 黄土高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近些年来人地矛盾十分尖锐。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黄土高原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
    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普通班)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7. 下面左图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右图是左图中甲处的气候资料。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左图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右图气候资料,描述甲地的气候特征。
    根据材料,分析图中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
    左图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甘肃省通渭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8.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生态环境问题。以下措施中,针对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是(     )
    A: 加施化肥提高肥力
    B: 跨流域调水
    C: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D: 采用滴灌技术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9. 美国西部森林频发山火。监测显示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下图示意美国西部部分地区2013—2015年山火的分布。

    分别指出该地区山火与水土流失易发的季节,并分析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的原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树德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地理12月月考试卷
  • 1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之一。历史上,黄河流域曾经长时期作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摇篮。历史上频繁的灾害,也使黄河被称为“中国的忧患”,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途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1938年黄河改道,河水南下夺淮,淹没豫东、皖北和苏北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

    材料二:黄河流域示意图

    黄河中游流经(地形区),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分析该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
    黄河入海口的省价简称是,简要描述黄河下游的水文特征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四川省富顺第二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12月月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