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南京都市圈覆盖安徽4座城市(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和江苏4座城市(南京、镇江、扬州、淮安)以及常州市的金坛区、溧阳市两个县域地区,下图是基于流数据(经济流、信息流等)绘制的南京控制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下列不属于南京控制程度的影响因素是(   )
    南京作为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其辐射作用(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 2. 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下图为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
    沈阳—大连双核结构有利于()

    ①促进大连市建成东北地区中心城市
    ②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③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功能
    ④提高沈阳和大连两城市传统工业比重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高考真题】2022年新高考地理真题试卷(山东卷)
  • 3. “虹吸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或具有优势地位的城市,能够将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资源要素吸引进来,其影响具有明显的双重性。武汉“1+8”城市圈(如下图)是以我国中部最大城市武汉为中心,由武汉和周边约100千米半径范围内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九市构成的城市联合体。武汉“1+8”城市圈中大城市“虹吸效应”显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武汉“1+8”城市圈中大城市“虹吸效应”影响最大的资源是(   )
    缓解武汉市“虹吸效应”对周边中小城市的不利影响,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加强武汉市房价监管②武汉市放宽户籍政策③完善中小城市基础设施④城市群内各城市合理分工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宣城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 4. 为了更好地反映大都市辐射功能的强弱,不少学者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下图为某学者关于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辐射强度的研究结果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与1990年相比,2004年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辐射强度明显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上海市对苏南的辐射强度整体上超过浙北的原因不包括(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 5. 下图卫星城和新城建设目的是疏解伦敦主城区人口。早期卫星城以工业为主且工厂相对集中,人口3-6万,道路呈环形放射状。MK新城建于1971年,以服务业为主,道路呈网格状。2014年起,MK新城依托周边地区资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即时提供各类数据,促进通信、教育、社区和商贸等发展。2020年,MK新城人口约27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MK新城规划的人口数量远高于早期卫星城,主要原因是MK新城(   )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可使MK新城(   )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浙江省浙北G2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 6. 湾区是指由一个海湾或者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中国的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加速迈向全球性经济大湾区,大杭州湾区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而35年前就被经济学家提出建设的环渤海大湾区,目前的协调合作与一体化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下图为我国三大湾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与我国其他两大湾区相比,环渤海大湾区的突出优势是(   )
    为跻身世界-流湾区,环渤海大湾区可采取的措施有(   )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22届高考一模地理试卷
  • 7. 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中央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与上海市相比,武汉市、重庆市虽同为区域核心城市,但(   )
    上海市对长江上游的辐射带动作用较重庆市弱,主要影响因素是(   )
    目前,长江经济带一切经济活动发展的前提是(   )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西省长治市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联考地理试卷
  • 8.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素有“黄金水道”之称。2016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强调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长江沿岸的沪汉蓉高铁加上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形成密集的综合交通网。图1示意“黄金水道”的水深变化,图2示意汉蓉高铁运行速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据图1可知,长江“黄金水道”(   )
    图2反映沪汉蓉高铁线路(   )
    沪汉蓉高铁与长江“黄金水道”(   )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山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年摸底联考地理试卷
  • 9. 城市收缩是指城市受内部产业转型、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导致生产要素缩减,增长乏力的现象,常用人口持续流失程度等指标来表征。近年来,长江中游城市群部分城市,也开始出现明显的城市收缩现象。下图示意某研究团队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收缩状况的空间分布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长江中游城市收缩的空间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下列区域指标变化,可用来判断存在城市收缩的是(   )

    ①住房空置率上升②城市用地规模减小③夜间灯光强度降低④区域空气质量下降

    当前,国内城市收缩研究区域以东北地区为主,主要是由于该区域(   )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2022届高三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地理试卷
  • 10. 城市间创新联系可用城市引力线表示。其最大引力线连接该城市在所属区域中与之创新联系最强的另一城市。一座城市的最大引力线数量,反映了它在所属区域的中心程度。下图示意苏沪地区的创新联系最大引力线的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苏沪地区最大引力线网络反映的城市间创新联系特征主要是(   )

    ①城市同级性②中心辐射性③位置邻近性④均匀扩散性

    推测淮安市在苏沪地区中创新联系最强的城市是(   )
    在苏沪地区的创新联系中,苏州比南京的中心地位更突出的原因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