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历史上黄河下游以“多淤善徙”著称、入海口频繁改道,河流与海潮的冲淤变化不断改变三角洲形态。1976年,人工将入海通道由刁口河改为清水沟,但原刁口河河道仍以0.8~2.0cm/年的平均速率不断沉积,且沉积物厚度自下游向上游递减。下图示意黄河、刁口河、清水沟位置,据此完成问题

    不属于黄河下游河道曾经“多淤善徙”的主要原因(   )
    刁口河河道废弃后仍不断沉积,且沉积物厚度自下游向上游递减的主要原因(   )
    1976年后,关于河口附近海岸线变化的推测正确的是(   )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贵州省毕节市2022届高考三模文综地理试卷
  • 2. 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各个组成部分联系密切,对河流进行综合开发应考虑流域的整体性。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90年代,黄河下游经常断流,主要原因是(   )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宣城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 3.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岷江上游,它是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古代水利工程。鱼嘴分水堤将江水一分为二:西边为外江,宽而浅;东边为窄而深的内江,流入宝瓶口。内江通过宝瓶口连接成都平原,外江汇入长江。下图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都江堰水利工程具有的功能有(   )

    ①灌溉②航运③防洪④发电

    离堆上游飞沙堰的主要作用为(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安徽省宣城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 4. 目前,我国水电站装机总数约1万座。位于川滇交界处的金沙江下游攀枝花至宜宾河段上四座水电站跻身世界前十二水电站(下图)。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其他的综合效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攀枝花到宜宾段密集开发水能资源,可以(   )
    水电站运行发电以后,沿江两岸(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 5. 依据国家发展新棋局,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

    ①水陆交通便利②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④技术力量雄厚

    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两区域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是(   )
    在长三角地区产业分工协作方面,上海应重点发展(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云南省昭通市永善、绥江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 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三峡大坝建成后,库区实行“冬蓄夏排”的水位调度方式,即9~11月蓄水,最后达到175米的最高水位。然后1月份开始排水,一般在汛期7~9月加大排水量,蓄水前到达最低水位150米左右。在水库排水期间上游会形成垂直落差达30 m、面积达350 km2的消落带。

    材料二:消落带夏季遭受短时间的水淹,使得植物群落生长受到影响。6月底夏季汛期时,涨水冲刷使许多不耐水淹、未完成生活史的一年生植物地上部分折断脱落、枯死。同时,由于长江上游携带大量泥沙,导致三峡水库干流典型消落带低中程带一年生草本植物遭受厚约5cm的泥沙掩埋,植物残体分解会影响改变水体和底泥的营养状态。为了了解植物残体分解对水体和底泥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水淹和未水淹两组植被残体分解干质量(植物充分干燥,余下的有机物的重量,是衡量植物有机物积累、营养成分多寡的一个重要指标)损失率和营养成分释放率的对比实验,实验时间为60天,得到如图1、图2所示数据。

    注;调查中发现,消落带植物群落中禾本科、菊科和蓼科草本植物占有较大比例,其中,稗、狼杷草和水蓼分别作为禾本科、菊科和蓼科的一年生草本代表物种,在消落带盖度分别达到12%、6%和1%,生物量大且体内营养物质积累丰富。

    说明三峡库区实施“冬蓄夏排”的水位调度模式的原因。
    与未被水淹的情况相比,在水淹下植物残体分解速度有何不同,并说明依据。
    有学者建议夏季汛期来临之前在消落带对狼杷草、稗进行适时回收和收割,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湖南省湘潭市2022届高考二模地理试卷
  • 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洋水库即是在海水中建立的淡水水库。青草沙水库位于长兴岛西北方冲积沙洲青草沙上,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江心水库,也是世界上最难建设的海洋水库之一。2006年上海市决定将青草沙建设成为上海市的水源地,以改变上海市80%以上自来水源取自黄浦江的格局。2011年6月,青草沙水库全面投入运行。青草沙水库主要由环库大堤、取水泵闸(包括上游系闸和下游水闸)以及输水泵站等工程组成,拥有总长43千米的大堤,图围了相当于10个杭州西潮的水面。水库正常运行时,水住一般在3米左右,有效蓄水量不少于3.87亿立方米,可保证连续50天不取水情况下的正常供水。青草沙水库的引排水利用长江的潮汐规律。实现了“择优蓄水”,达到了“清污分流、蓄清排污流水不腐”的目的。图为青草沙水库及取输水泵闸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

    简述青草沙水库可作为上海市主要水源地的有利条件。
    说出与峡谷型水库相比,青草沙水库建设难度大的原因。
    分别说明上游泵闸、下游水闸和输水泵站位置选择的优点。
    简述青草沙水库建成后产生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河南省许昌市2022届高考二模文综试题试卷
  • 8. 重力坝和拱坝均为常见的大坝类型,重力坝主要依靠坝体自重产生的抗滑力来维持稳定,拱坝则是通过凸向上游的拱形坝体将水压力传给河谷两岸来维持稳定。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大坝是世界上最薄的300米级特高拱坝。左图为乌东德大坝景观图,右图为金沙江下游某河段及附近地区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与重力坝相比,乌东德水电站修建拱坝的主要优势为坝体(   )
    拱坝修建的关键条件为河流两岸的(   )
    该水电站原规划建于河门口,后选址在乌东德。其主要原因是现坝址(   )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广西2022届高考一模文综地理试卷
  • 9.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洪水调蓄湖泊之一,其入湖泥沙主要来自赣江等周边河流(如图1所示),出湖泥沙由湖口输入长江,出湖沙量与出湖流量的变化在时间上不同步,某科研团队调查1955年以来鄱阳湖出湖泥沙的时间变化特征。

    材料二:鄱阳湖出湖泥沙的时间变化特征图

    描述鄱阳湖流域总体的地势特征,说明判断依据。
    根据材料二,说明鄱阳湖春、夏季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推测期间雨带的移动特点。
    分析泥沙淤积对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影响。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河南省开封市五县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
  • 10. 小浪底水库运行对黄河下游桃花峪至利津段(左图)有重要影响。右图示意1986~2015年小浪底水库运行前后黄河下游不同河段累计冲淤量(冲淤量=淤积量-冲刷量)变化统计。小花段指小浪底至花园口,花夹段指花园口至夹河滩,夹高段指夹河滩至高村,泺利段指泺口至利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据材料推测,小浪底水库开始运行的时间为(   )
    统计数据表明(   )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