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形成广泛共识,但仍面临不少发展瓶颈和制度瓶颈。一是过去经济注重粗放式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越积越多,在经济体内形成巨大的发展“病灶”。二是过去长期的高增长主要是追求增加产量,忽视质量和效率,产生了大量的低效GDP或低水平的过剩产能,成为经济体内部的一个大“肿块”,它们吸附了大量资源要素,却不带来产出或产出很少,与此同时,它们还挤压了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空间,破坏了经济发展的整体环境。三是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力资源特别是普遍劳动力的成本上升,使经济增长空间受到限制,而金融结构不合理、体制不完善则导致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制约经济效率的提升。这些问题不仅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而且割裂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使各个产业之间、各种环节之间,不能形成良性的互动,反过来又制约了高质量发展的推进。
材料二:当前,新技术、新机遇竞相出现,不断促进我国产业深化改革。以新经济为代表的创新意识与传统产业长期孕育的工匠精神相结合,打破技术、体制、观念、政策藩篱,使新旧动能融合发力,带动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同频共进,打造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形态,将新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牵住经济结构性矛盾与周期性问题交织的“牛鼻子”,将加速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的传统产业模式,向轻量化、智能化、柔性化转变,并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工业物联网等技术,对流程、工艺、产业场景和要素进行颠覆性重组,改造传统经济,为实体经济注入新血液。以创业创新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结合,提高盈利能力,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催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