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下列观点中能同时体现唯物辩证法两个总特征的是(  )

    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②唇亡齿寒 ③邯郸学步 ④吐故纳新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练习
  • 2. 唯物辩证法两个总特征是指(  )

    A: 运动与静止
    B: 物质与意识
    C: 联系与发展
    D: 整体与部分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练习
  • 3.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  )

    A: 联系的观点
    B: 发展的观点
    C: 矛盾的观点
    D: 辩证否定的观点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练习
  • 4.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其总特征是(  )

    ①辩证否定的观点②发展的观点③对立统一的观点④联系的观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练习
  • 5. 《吕氏春秋•察今》中讲述了一个“荆人循表”的故事:有一次楚国和宋国作战,楚国打算偷渡滦河,袭击宋国。于是派人到河岸边,在可以渡过的浅水地方作了标记。后来河突然涨水,已不能徒步渡河了。但是楚国的军队不顾情况的变化,仍然按照原定计划,在深夜里顺着滦河岸边作了标记的地方徒步渡河。河水又湍又急,一下子淹死了1000多人,士兵们惊慌失措,乱作一团。真是“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从哲学角度看,楚国军队失利的原因在于割裂了(   )

    A: 事物的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B: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关系
    C: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D: 事物的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练习
  • 6. “抢红包”是2015年春节期间最热门的话题,但事实上,社会各界对此存在一些争议。

    反方:冲淡年味

    “抢红包”让商业活动冲淡了年味。“抢红包”让很多人耗费了大量时间在网上.而忽略了过年的团圆氛围。对于老年人而言,当晚辈们无论吃饭还是聊天时,都低着头看手机,难免会让他们失落。

    正方:回归本质

    “抢红包”恰恰让过年的红包回归了本质。现在过年发传统的红包,往往几十块拿不出手,至少百元以上,这已成为一个不小的负担。网络红包这种形式很好,几块钱、几毛钱都可以,互不攀比,大家就是图个吉利,既增添了过年的氛围,也增进了亲友间的友谊,是好事。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抢红包”现象引发争议的原因。

    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谈谈你对“抢红包”现象的认识。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湖北宜昌葛洲坝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 7.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 对立统一规律
    B: 发展的观点
    C: 联系的观点
    D: 实践的观点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正定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 8. 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的发言中引有欧阳修的名言“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下列表述与该观点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

    A: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B: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C: 丛林一转语,矛盾生诸方   
    D: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东北三省哈师大附中等三校高三一模联考政治试卷
  • 9.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日:“愿有所息。”仲尼日:“生无所息。”从哲学角度看下列选项与仲尼观点相近的是(     )

    ①“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

    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③“凡以(可)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④“世间万物,变动不惊,明者因时而变。”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政治试卷
  • 10. 2014年3月24日,央视<新闻1+1>以《校服如何“致青春”?》为题,对重庆巴蜀中学推行校服改革一事进行了关注。他们根据时代的发展,一改沿袭20多年的运动型校服,设计出新颖时尚、青春靓丽的英伦校服,使不少学生对校服的态度从“不想穿”变成“想要穿”。学生态度的变化说明(     )

    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如实的正确反映    

    ②世界上的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之中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    

    ④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历史统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6届江西南昌十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