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上的准备(    )

    ①组织    ②民主    ③政治    ④思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政治10月月考试卷
  • 2.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广大人民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进行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取得了——和——两大成果(    )

    ①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进入民主主义社会

    ②进入民主主义的社会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③进入民主主义的社会,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

    ④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进入民主主义的社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政治10月月考试卷
  • 3. 邓小平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毛泽东思想是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B: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C: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D: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的总结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政治10月月考试卷
  • 4. 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的根本原因是(   )
    A: 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势力过于强大
    B: 我国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太过强大
    C: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D: 当时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木斯实验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政治10月月考试卷
  • 5. 下列关于中华民族的复兴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描述正确的有(   )

    ①其内容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创设前提、开辟道路

    ③两大任务相互独立,无必然联系

    ④表明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必然要经历艰辛的探索历程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木斯实验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政治10月月考试卷
  • 6. 将下列选项按时间先后排序,依次为(   )

    ①中国共产党诞生  ②五四运动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④鸦片战争

    A: ④①②③
    B: ④③②①
    C: ④②①③
    D: ④①②③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木斯实验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政治10月月考试卷
  • 7.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是因为(   )

    ①帝国主义势力同封建势力相勾结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尚未产生

    ③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半殖民地    ④帝国主义不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木斯实验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政治10月月考试卷
  • 8. 马克思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近代中国遭受侵略和压迫的原因是(   )
    A: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B: 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联合
    C: 多次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对清政府的打击
    D: 中国落后的农业国与西方先进的工业国之间的实力差距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木斯实验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政治10月月考试卷
  • 9. 抚往昔,贫弱梦难圆;看今朝,自强梦实现。

    ◆百年前“建国方略”之“上下求索”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的目标就是期盼中国成为“世界上顶富强的国家”“世界上顶安乐的国家”,中国人民成为“世界上顶享幸福的人民”。

    他在《建国方略》一书中,构想了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其中提出要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把中国沿海、内地、边疆连接起来;修建160万公里的公路,形成遍布全国的公路网,并进入青藏高原;开凿和整修全国水道和运河,建设三峡大坝,发展内河交通和水利、电力事业;在中国北部、中部、南部沿海各修建一个世界水平的大海港;大力发展农业、制造业、矿业等等。孙中山先生擘画的这个蓝图,显示了他对中国发展的卓越见解和强烈期盼。当时,有的外国记者认为孙中山先生的这些设想完全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建国后“宏大构想”之“吹沙见金”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从国体、政体以及各方面立起了国家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成功开辟了一条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道路……

    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升。孙中山先生当年描绘的这个蓝图早已实现,中国人民创造的许多成就远远超出了孙中山先生的设想。祖国大地上,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产业门类齐,稻麦遍地香,神舟遨太空,国防更坚强。新时代,“奋斗者号”万米深潜,嫦娥落月、蟾宫挖宝……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建设的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早已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今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根据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孙中山先生的设想在当时社会条件下为什么没能实现。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孙中山先生的设想今天为什么能够实现。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实验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政治开学考试试卷
  • 10. 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③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A: ④→①→②→③
    B: ①→④→②→③
    C: ④→②→①→③
    D: ②→④→③→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实验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政治开学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