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下列举措中能够通过扩大财产权利而使农民增收的是(    )

    A: 推进农民住房财产的抵押、担保和转让
    B: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C: 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生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
    D: 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确权登记
    难度: 中等 题型:真题 来源:2014年海南省高考政治试卷
  • 2. 下表为2016年某省居民人均收入主要指标调查数据,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指标

    绝对数(元)

    增长(%)

    人均可支配收入

    38529

    8.4

    其中:

    工资性收人

    22207

    7.5

    经营净收人

    6589

    6.6

    财产净收人

    4337

    6.3

    转移净收人

    5396

    16.7

    注:转移净收入是和转移支付相关的收入

    A: 人均收入增长加快
    B: 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的比重增加
    C: 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D: 再分配调节效果不明显
    难度: 中等 题型:模拟题 来源: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考选考试政治试题
  • 3.

    下图是2011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构成示意图。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长
    B: 我国农村收入结构在不断完善
    C: 劳动性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体部分
    D: 我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在逐渐降低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暑假验收考试政治试卷
  • 4. 收入多元化,市民生活越来越幸福。如今,我国不少市民家庭收入来源不再是单一的工资性收入,而是通过家庭出租房屋、购买基金、获得股息及红利等多元化收入渠道,获得可观的财产性收入。这类财产性收入(    )

    ①是按劳分配所得的  ②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  ③客观上造成人们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 ④都必须缴纳营业税和增值税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暑假验收考试政治试卷
  •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劳动收入与合法的劳动收入都得到国家保护和社会认可。下列选项中,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是(    )

    ①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②股票持有人获得的股息、红利、股票交易收入③私人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④国有企业职工的年终奖金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暑假验收考试政治试卷
  • 6. 2015年6月,山东省德州市制定了《2015年德州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方案》。农地流转是指拥有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的经营权通过转包、入股、租赁、合作等方式,有偿出让给其他的农户或者经营组织。这样,农民获得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是(    )

    ①按劳分配  ②按劳动要素分配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  ④按管理要素分配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一中、济南外国语、济钢高中、济南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
  • 7.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要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要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等。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相关政策,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缩小收入差距。要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实现这些目标,要在制度和政策、经济与社会、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财税和金融等领域打好“组合拳”,建立相互协调长效机制,激发社会各界“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能动性。

    根据材料,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知识说明应如何打好共享发展的“组合拳”。

    难度: 困难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
  • 8. “土地是封建社会主要的生产资料,地主阶级掌握了绝大部分的土地,农民没有或者只有少量土地,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把大部分的劳动成果作为地租交给地主,忍受地主的剥削。”材料表明(    )

    A: 生产方式决定消费方式
    B: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C: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D: 分配反作用于生产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
  • 9. 收入分配乃民生之本,事关全国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今日,一项约350万人次参与的网络调查显示,“收入分配改革”成为网民每年两会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可以让人民的收入形式多样化,其中按劳分配占主体。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直接原因是(    )

    A: 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
    B: 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 劳动的特点和性质
    D: 劳动产品还不够丰富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理)
  • 10.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是由(    )

    ①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②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

    ③我国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④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的劳动特点决定的

    A: ①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2016-2017学年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