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教材版本
年级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部编版: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题型
难度
年份
  • 1. 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原因有(    )

    ①国际形势不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②个体农业经济适应国家工业化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③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

    ④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的开始了对它们的社会主义改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二课
  • 2.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过渡时期”是指(    )
    A: 从解放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二课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    )
    A: 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B: 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 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 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二课
  • 4.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和国家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确立了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    )
    A: 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B: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 把我国由工业国转变为现代化的农业国家
    D: 尽快开始工业革命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二课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最重要的意义是(    )
    A: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B: 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C: 鼓舞了世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D: 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二课
  • 6.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后,我国建立了许多历史上没有过的、规模巨大的钢铁、汽车、飞机、新式机床等工矿企业,东北、华北、西北也建立起一批新的工业基地,这体现了“一五”计划对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A: 中国实现工业大国之梦
    B: 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建立
    C: 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D: 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二课
  • 7. 创建于1864年,以传统挂炉烤鸭而闻名中外,享有“天下第一楼”美誉的全聚德传到第四代即北京解放前夕时曾经濒临破产。为了保住这家老店,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注入资金,以公私合营的方式,使全聚德获得了新生。这反映了我国
    A: 对手工业实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扩大企业自主权
    D: 国家对全聚德烤鸭店推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二课
  • 8. 1956年底,全国已有75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人社农户达1.2亿多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其中高级社的户数达1亿多户,占农户总数的88%。这种情况表明
    A: 国民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B: 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巨大
    C: 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D: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二课
  • 9.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

    ①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前完成

    ②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③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A: ①②③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二课
  •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按照毛泽东提出的设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施行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 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
    D: 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难度: 中等 题型:常考题 来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二课